【Yahoo論壇/邱達生】日歐EPA落實 對台是衝擊也是動力

資料照片 (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AP)
資料照片 (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AP)

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談判終於在2017年12月8日達成了最後共識、達成協議,日、歐雙方希望該協議可以在2019年生效。其實早在2011年5月,日本與歐盟舉行雙邊高峰會,雙方領袖便已同意針對EPA開始進行架構研擬,隨後於2014年起啟動談判。2017年4月,雙方代表在東京完成第18回合談判。2017年7月,日相安倍晉三、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完成雙邊領袖會談後,宣告達成日歐EPA架構協議初步共識,一般認為是日、歐向美國川普總統釋放出一個重要訊息。

川普在上任後馬上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因為他認為多邊協定會惡化美國貿易競爭力,而偏好以雙邊談判以確保美國利益。川普不顧一切的「美國優先」堅持,被貼上反全球化標籤。日、歐都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經濟體;日歐EPA的經貿顯著性毋庸置疑。而其架構內容也堪稱為高標準自貿協定,且日本與歐盟雙方為了加速完成談判,各自做出積極的開放承諾。在反全球化疑慮升高的當下,日歐EPA比原訂達成共識時間提早完成,向反全球化與保護主義的支持者傳達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日、歐仍將共同堅守經貿自由化的原則與信念,並積極以行動來證明經濟合作才能有效因應全球化的挑戰。

關稅幅度是衡量各國市場保護程度的主要指標,參考WTO成員國現行關稅幅度,日本對國外進口農產品課徵平均高達12.9%的關稅,而歐盟也對進口農產品課徵關稅則達10.7%。是以日、歐雙方在最敏感的農業部門,保護程度都很高,亦即能夠達成日歐EPA的共識,談判雙方都做出了大幅的妥協與讓步。

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有兩個簡單的黃金標準:

一是對手簽約國的需求市場越大越好

二是外貿導向的國家應鎖定高度保護的貿易夥伴還簽約。美國退出TPP後,其實表示主要的需求方已經退出,其他的11個經濟體在規模上都無法彌補美國在TPP的位置。因為原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主導的TPP,涵蓋產業供應鏈上、中、下游與需求市場,美國退出後,TPP供應鏈缺乏順利運轉的動機。

TPP落實的不確定性升高後,中國大陸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追求高標準與盡快上路的壓力可謂大幅下滑。TPP供應鏈伴隨高比例原產地規定,原將對亞太的非成員國產生衝擊;而亞太區域貿易最主要是中間財貿易,是以TPP原產地規定將會對深深整合在亞太供應鏈的中國大陸產生排擠效果,因此RCEP完全是針對因應TPP衝擊影響而來的。

雖然日本想要填補美國在TPP遺缺,企圖主導TPP生效,但是其高度保護的農業部門,要領導市場幾已完全開放的紐、澳、星等國恐欠缺說服力。日歐EPA協定,日本大幅開放農產品進口,如果仍將在沒有美國的TPP比照辦理,則有助於TPP早日啟動。如果TPP順利啟動,對非成員國壓力升高,則RCEP亦將出現積極完成談判的動機。日本也是RCEP成員,RCEP成員的保護程度普遍高於TPP,日本的日歐EPA經驗有助於RCEP追求高標準與高品質目標,且是與中國大陸競爭RCEP主導權的重要籌碼。

至於歐盟,其實歐盟的整體產業保護程度相對於美國是比較高的,因此「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對美國的出口相對有利。下一任美國總統觀察日歐EPA的福利創造效果後,也有可能引發完成TTIP談判的動機。因此日歐EPA將可望成為TPP、RCEP與TTIP未來發展的指標,對全球經貿整合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在2017年11月APEC會議期間,TPP的11個會員國同意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日本的主導地位已然成形。

日、中、台都屬於亞太供應鏈的一環,日歐EPA落實的當下,其貿易移轉效果可能會衝擊中國大陸與台灣經濟。但是該協定的長期效果,卻具有推動其他經貿整合程序進展之功。所以只要積極參與整合,原就有限的衝擊不但會減少,而且會有正面效應。但是最重要關鍵還是—我國必須要很努力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員,而踏出這一步,不但難關重重且沒有捷徑。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