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清河】廉價的電視政論節目 您真的愛看嗎?

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校長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前言

綜觀當今台灣媒體的普羅化現象,廣播的談話節目、電視政論節目或專業新聞網的直播節目,雖已成為台灣民眾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媒體長久以來也陷入提供資訊與提供娛樂的兩難之中。由於大環境建構了過度的競爭,使得媒體從業人員在處理訊息的過程,除了單純的經濟、科學與人文議題外,在任何碰觸政治的話題,常見加入「過於熱情、過於煽情以及過於激情」的基調。

資深媒體人員或政治人物,因擁有「掌握背景資訊」的特權,開始以爆料方式拓展其「媒體利基市場」。政論主持人的論述,隨著媒體形塑「意見氣候」,導致同溫層效應發酵,讓意見相同者聲音加大,不同意見者則忍受沉默。

普遍可見,新聞商業化的運作以及功利主義日漸顯露,種種跡象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提供了百花齊放的眾聲喧嘩,也營造出台灣特有的媒體批判文化。有人戲稱,這類旗幟分明的「台式民主」,還真具有改變政治生活的象徵意義;殊不知,一些政論節目既已成為附庸政治、附庸收視率與點閱率商業邏輯下的產物,媒體經營者為迎合消費需求,卻忽視對社會責任或淡化其公共利益的本質,早已為眾人所詬病。

●市場新聞學的再現

1994年被提出的市場導向新聞學(market-driven journalism),初始理念係在避免主管機關直接控制新聞,如何藉由外部資源導入降低新聞製作成本,以及回應社會需求避免不切實際的內容,進一步能反映市場需求減少編採偏見。

然而,因市場需求讓政論的形式順勢融入市場脈絡,也反映了社會真假對照的世界。此一論述,反應市場新聞學似乎意味著新聞產製的最適狀態,讓閱聽人得到高品質的新聞,且獲取大多數消費者的支持。不幸的是,大多媒體選擇產製大量政論節目的目的,反而是基於產製成本低廉、娛樂性高與共鳴性強,尤其是爭議性高的議題與內容;而非考量投注攸關具教育意義與具社會價值公益的題材。

當下媒體因應商業炒作、政治對話與社會需求的多重因素下,運用動態接收以及社群互動的特質,再搭配經營者強力投入渲染的報導,確實形成強大勢力。形式上,確實充分表露台灣民主社會的現象,然而在其背後,媒體已經成為政治人物平日累積實力,選舉時展現實力的重要工具。更值得堪慮的是,這些風氣已經進入校園與社區,長期累積社會運動全民化與抗爭惡鬥合理化,讓台灣瀕臨自我解體的情境。

在傳播理念與商業競爭的多元化發展傾向日趨顯現,媒體經營者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嘗試在政論節目內容設計上,積極追求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規畫,甚至尋覓各類具驚悚、矛盾、分化、對立與衝突的議題或形式,以鞏固其市場影響力,創造政治鬥爭、商業競爭皆居優勢的作法,讓市場新聞學的再現受到污名化。

●言論自由與公權力的爭議

民主開放的社會,在尊重言論自由的大前提,各類媒體開闢政論性節目,並無可厚非。只是,媒體從業人員或政治人物經常誤以為使用通俗,甚至浮濫運用政論分析相關新聞事件,攻擊施政措施拉高衝突,便可抬高或擴散其聲勢。然而較正確的認知,乃媒體公信力之生命元素,在於堅守監督政策與扮演社會守望的同時,仍應立之於深厚的人文基礎,提升全民素養的情境。

在閱聽眾日漸主動化的時代,政論節目內容與呈現方式是否能獲市場回饋,往往是建立在理性的抉擇與溝通,而非完全被激化的情境所含括。多項民意調查顯示,一般消費者的需求,仍寧可傾向於接受生產者的誠摯態度與專業形象,而非在政論節目的分裂社會話題所吸引。深信,這些市場理念的建立與市場情境的認知,對歷經市場考驗的媒體經營者而言,對政論節目的規劃應如何善待社會,其實並非客觀上的不可能,而是主觀上的不願意。

●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媒體經營者在面對百花爭艷的市場,其心靈調適應秉持遠瞻之見,梳理出擁有接受變遷的心胸以及秉持客觀立場的新思維。

簡言之,就是如何使政論節目內容多元化的鋪敘,發揮媒體導正社會價值的品味;如何藉由媒體的高度,培養從業人員關懷、尊重周遭人事物的潛力;如何藉由內容客觀合理呈現,還給媒體人基本的尊嚴。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收復台灣前 請先收復蒙古
狹小的台北生活圈裡 「中國」兩字像種禁忌
領養後才知他多重障礙 無悔照顧30多年
如果美中發生大戰 美國航母恐遭擊沉
若真愛柯文哲 許他一個總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