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說明:乳癌檢查依年紀、乳房大小檢查選擇更精確

乳癌是女性頭號敵人,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持續增加及上升中,對付這個每年最多女性罹患的癌症,最重要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但檢查乳癌方式有超音波、X光攝影、磁振造影,這麼多選擇該如何才對?

乳癌檢查
乳癌檢查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王明暘接受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諮詢發表的「從殲滅戰到持久戰 標靶藥物推陳出新 戰勝乳癌不是夢!」文章列出一表說明各項檢查方法(如表)簡單說明:乳癌要早期發現要靠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目前衛福部國健署提供45歲以上民眾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有乳癌家族史者,則建議從40歲就開始做。乳房超音波檢查較適合乳房比較緻密的年輕女性。至於乳房磁振造影敏感度高,但費用較高,又需打顯影劑,建議受檢對象為乳癌高危險群。

篩檢工具

建議對象

優缺點

乳房超音波

3-274-2

乳房組織比較緻密的年輕女性,每年一次。

非侵入性、接受度高。缺點是檢查過程影像是動態的,是否能揪出乳癌,跟操作者的技術和判讀有很大的關係。

乳房X光攝影

3-274-3

適合乳房脂肪含量較高者。國健署補助以下對象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1.45~69歲婦女

2.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

可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是最容易早期發現原位癌的檢查,但檢查過程必須緊壓乳房,會有疼痛感、有輻射問題。

乳房磁振造影

3-274-4

如果是高危險群(如母親、姊妹有乳癌、有乳癌基因BRCA1、BRCA2者等),可考慮做此篩檢。

需注射顯影劑,費用高,檢查時間較長。

偵測原位癌的效率高。

有人認為,相較歐美乳癌患者以55歲以上為主,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較為年輕,雖然近年隨著人口老化,台灣乳癌罹患人數有上升的趨勢,但事實上,在45~55歲這個年齡層,台灣女性罹癌的比例與歐美是差不多的,主要因為歐美罹患乳癌年齡層在55歲以上,較台灣高出許多,所以整個平均下來,罹癌平均年齡較台灣老,而非台灣乳癌病患罹癌年齡較歐美年輕。

什麼是三陰性乳癌?什麼是三陽性乳癌?

目前乳癌患者大部分都會檢測乳癌細胞表面的荷爾蒙受體(ER雌激素受體及PR黃體素受體)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依據檢查結果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案。

ER、PR、HER2都陽性者,俗稱「三陽性」乳癌,理論上復發及轉移率高,但是因為現在有抗荷爾蒙藥物及標靶藥物,所以可降低復發率,延長存活時間。

ER、PR、HER2都陰性者,俗稱「三陰性」的病人,約佔所有乳癌患者的10%,這樣的病人至今尚無適用的標靶藥物及抗荷爾蒙藥物,目前主要靠手術和化療、免疫療法或其它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藥物,希望未來能有所突破。

更多醫療文章請見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

更多醫療影音請訂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YouTube

請加我們的LINE帳號為好友,請按此連結「

加入肝基會LINE好友,
加入肝基會LINE好友,

」 ,點進後請記得加我們為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