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遮三醜! 牙齒美白的四提問

慧玲即將在明年結婚,籌備拍婚紗照時,最煩惱的問題就是牙齒不夠潔白。為了當個美麗的新娘,慧玲決定做牙齒美白。她上網搜尋發現相關資訊非常多,但無法確認哪種方式是真正安全又有效果,也很擔心美白藥劑對牙齒及身體造成傷害。

很多人跟慧玲有相同的煩惱,有人是因為小時候生病服用四環黴素抗生素而造成牙組織著色,也有人是咖啡、茶等深色飲料喝多了,隨著年齡增長,牙齒顏色越來越黃,怎麼刷牙、清潔,都白不回來。

臺大醫院牙科部牙體復形美容牙科醫師、臺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教授陳敏慧接受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訪問指出,牙齒構造分為硬組織跟軟組織。硬組織從外至內分別是牙釉質(又稱琺瑯質)、牙本質(又稱象牙質)及牙骨質,軟組織則是位於牙齒內部中央的牙髓。其中,硬組織裡的第一層牙釉質及第二層牙本質,就是決定牙齒顏色的關鍵部位。

每個人牙釉質的厚度都不一樣,有的人較薄、看起來有點透明,就容易顯現出第二層牙本質的淡黃色。如果牙釉質較厚,牙齒看起來就比較白。

此外,牙齒也會因為年齡增長而變黃。一般來說,年長者的牙齒看起來都會比年輕人還黃。這跟每天使用牙齒,導致牙齒磨損有關。由於最外層的牙釉質因年齡增加而損耗、逐漸變薄,帶點黃色的牙本質顏色也跟著透出來。而在牙釉質磨損的同時,牙本質也因為外界刺激而不斷堆積,經年累月下來,牙本質隨年齡增多,牙色就顯得黃了。

為了避免美白劑傷害牙髓,建議美白前要先檢查牙齒並先將齲齒治療完成。

其實,照鏡子張開嘴觀察自己的牙齒,會發現每顆牙齒顏色都有層次感,不可能像美白廣告那樣看起來完全沒有色差又白得發亮。

如果牙色本來就是自然的淺象牙白,不至於過黃,那麼平常只要用餐後刷牙,注重口腔清潔,就能維持一口美觀的好牙。因為蛀牙及牙齦發炎、牙周病等問題是影響牙齒健康及美觀的重要因素,民眾要先顧及健康根本再來談美白問題。

此外,健保給付的半年一次洗牙可去除牙結石,建議要定期接受治療。因為洗牙能去除牙結石避免牙齦發炎,也可以拋光去除附著在牙齒最外層的色素沈積,以及牙菌斑等表面附著物,可維護牙周健康並有基本美白效果。

平時喝了茶或咖啡這類容易將牙齒染色的飲料之後,只要馬上刷牙漱口,色素就沒機會堆積附著在牙齒上。這個道理就像打翻了茶馬上清潔桌面,桌面就不會出現茶漬一樣。

如果是因為做牙冠金屬暴露而造成牙齦顏色變深,可以考慮做全瓷材質的牙冠。

若為了改善美觀,這時就可以考慮自費做牙齒美白。但是美白的第一個步驟仍是要徹底檢查口腔,如有蛀牙,需先處理好再來做。因為牙髓腔與全身相通,為避免美白藥劑經由蛀牙破損、裂痕的地方進入牙髓,這個步驟非常重要。

以下QA供各位參考:

Q、想使用美白牙托,牙科醫療院所可以訂製,但藥局也可以買到現成的,該如何選擇?

A、使用市售牙齒美白產品最大的風險就是牙托無法確保完全密合齒型,以至於漂白藥劑很有可能滲漏而吞食,或沾到牙齦組織,造成傷害。建議最好先經牙醫師檢查口腔後,給予個人牙托較為安全。

Q、美白牙齒有沒有年齡限制?

A、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幼兒及青少年沒有必要做,因為美白牙齒必須使用藥劑,建議等成年後再做。

Q有些牙膏號稱有美白功能,真的嗎?

A標示有美白功能的牙膏成分,大都含有輕微劑量的美白劑,但因為刷牙時牙膏接觸牙齒的時間太短,沒有辦法達到像使用美白牙托一樣的效果。而美白藥劑對牙齒多少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可能會傷害到牙齒內部的軟組織,建議只能偶爾使用。

Q、想使用牙粉或美白筆,可以嗎?

A牙粉有拋光效果,如果是菸垢、檳榔染色的人可以使用,若牙齒表面沒有很厚的牙垢,就不建議。至於美白筆則是直接用筆頭把美白藥劑塗在牙齒上,牙齦沒有受到保護,可能會因接觸藥劑而產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