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原來不是情人節 乞巧節祈求未來心靈手巧

農曆七月七日是備受情侶青睞的「七夕情人節」,也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見面的日子,今(2023)年落在國曆8月22日這一天。相傳,牛郎在湖邊遇見天仙下凡沐浴,偷走織女的衣裳,使她無法重返天庭,只能委身下嫁。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大怒之下命人將她押回,並用頭上金簪在天際畫出一道銀河,阻擋兩人相會。牛郎與織女日日隔著天河朝夕相望,感動玉皇大帝,特命喜鵲在每年七夕搭乘鵲橋,讓有情人一解相思。

七夕是現代慶祝情人節的紀念日之一,你也會和另一半共度七夕嗎?(示意圖/Getty Images)
七夕是現代慶祝情人節的紀念日之一,你也會和另一半共度七夕嗎?(示意圖/Getty Images)

這段關於七夕的浪漫愛情故事,最早可追溯至漢朝,當時《淮南子.天文訓》中已明確記載:「七夕為鵲鳥填河成橋,渡織女。」然而在古代社會中,七夕並不是男女共度的情人節,更像是以女性為主體的女兒節。主掌女紅之事的織女,是早期女性的重要信仰,女子們會選在七夕這天,用五色線穿針乞巧、仿效織女取泉水洗髮,祈求能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覓得好郎君;因此,七夕又有「乞巧節」之稱。

此外,相傳七夕這天時常下雨,跟織女久未見到情郎而落下的眼淚有關。於是民間會製作類似湯圓的「糖粿」,在粿中壓出一個凹洞,用來裝織女的眼淚,彰化鹿港鎮有些人家至今便還保持這樣的文化。

與牛郎生下一雙子女的織女,之後在閩南、台灣升格為七娘媽,專門保佑16歲以下的孩童。七夕這天,家有幼子的母親們,會準備麻油雞酒、油飯、化妝品等物祀神,或在這日進行「拜契」,將孩子送給七娘媽當作「契子」(乾兒女),希望小孩在七娘媽的庇佑下能平安長大。

撰稿記者:林思吟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