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風患者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想等睡眠中心檢測怎麼辦?

有些民眾想做睡眠檢查,但聽到睡眠中心得等好幾個月便打消念頭,確實各大醫學中心的睡眠中心待檢率偏高,加上民眾必須在醫院睡一晚,全身得綁滿線路,種種不方便寧可選擇不就診。如今在醫療進步之下,中國附醫睡眠醫學中心研發「AI 上呼吸道檢測儀」,僅需要 10-15 分鐘就能得到分析報告,有助提高就醫治療的機會。

不是肥胖的人才會有睡眠呼吸中止

三十年前,睡眠呼吸中止症總被誤以為是胖子專屬的疾病,但後來發現瘦的人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胸腔科杭良文主任解釋:「主要是亞洲人身體結構差異,因為牙齒內收、舌頭比較大,導致口腔空間比外國人小,所以不是只有胖子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臨床上為了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簡易型居家睡眠檢測外,民眾得排隊等待進行「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檢查當晚得在臉上、脖子貼滿電線。後續確診後若需進一步觀察上呼吸道組織塌陷型態及位置,可能得再麻醉做內視鏡檢查,同時得面臨等待跟麻醉的風險,導致有些患者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查望而卻步。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杭良文研發「AI 上呼吸道檢測儀」,單純是以超音波掃描上呼吸道內組織,檢查軟顎、口咽、舌底、會厭軟骨在正常呼吸和深吸氣憋住之後的型態與位置變化,以 AI 大數據輔助分析,預測上呼吸道組織是否塌陷,與傳統檢測相比準確率高達九成。


AI上呼吸道檢測儀

睡眠多項生理檢查

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

檢查場所

健檢中心

睡眠中心

開刀房

檢測時間

10分鐘

1晚

2小時

每套單日檢測人數

30人

1人

4人

檢測工具

咽部超音波

電生理訊號

內視鏡

民眾擔心

沒有

身上布滿電線 受監視無法入眠

侵入檢查 需麻醉

使用場地空間

1坪

1間睡眠檢查室

1間

報告內容

OSA中重度風險

睡眠障礙

呼吸道塌陷

AI上呼吸道檢測儀怎麼做檢查?

AI上呼吸道檢測儀流程也相當簡單,只需要經過三大步驟:

  1. 受檢者平躺,透過3軸雷射輔助頭頸部位定位

  2. 透過機器手臂進行超音波探頭扇形掃描蒐集上呼吸道軟顎、口咽、舌根與會厭軟體之連續影像

  3. 進行影像電腦輔助智能分析,提供上呼吸道組織塌陷風險評估

由於這樣的檢查並無侵入性,也沒有輻射風險,杭良文說:「在減康檢查中就可以早期診斷,不一定要掛門診跑到醫院睡眠中心排隊,且 AI 上呼吸道檢測後的結果都是教由專業醫師來判讀。目前已經由衛生局核定,但健保尚未給付,單一檢查項目是 4000 塊。」

別以為睡眠呼吸中止離我們很遙遠,據統計台灣 40 歲以上的男性有五分之一有此風險,且男生風險大於女生,女性產生睡眠呼吸風險通常都在停經後才會發生,但讓醫師們對此疾病不敢掉以輕心的主因在於,睡眠呼吸中止長期下還有許多併發症,必須即早診斷避免併發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哪些致命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被視為百病源頭一點也不過分,長期來講 20%以上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可能會罹患心臟疾病,發生過急性心肌梗塞仍活下來的病人,高達30%~50%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最驚人的數據,有近 72% 中風病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杭良文提到:「 但是到底是中風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中風有時候很難去做判斷,依據不同研究報告數值略有差異,最好的治療方式及早診斷後帶呼吸器治療、外科局部手術及牙套則為輔助治療。」

其實杭良文本身自己也是一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他分享:「自己當上主治醫師第三年,發現自己血壓高又肥胖、同時脾氣差,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後證實確診,接受治療精神就變得非常好,後來靠著減重來改善症狀。」

雖然減重、姿勢治療,像是枕頭越高、改為側睡對於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幫助,但對於中重度就沒有效用不大,不要誤以為自己突然好了,杭良文呼籲:「看到很多睡眠中心檢查過的患者,但未積極介入治療,後續產生顱內出血、中風併發症等等,潛在的風險太多了。」

更多Heho健康文章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百病源頭!夜間頻尿、睡不飽都是徵兆

睡眠不好讓心血管風險增加!呼吸中止症就像用強心針不斷刺激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