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經濟戰略 加劇台灣+1

此次兵推想定時段設定在520賴總統就職至1105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紅組部分的任務是,中共將於7月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可能調整其經濟戰略作為與發展模式,以及其與相關經濟層面的影響。

在全球化停滯與保護主義抬頭等國際形勢下,美中貿易與科技戰長期化且有供應鏈脫鉤的趨勢。地緣政治導致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外,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中國的主要經濟風險。研判三中全會仍會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追求中國式現代化為主軸。

三中全會於產業科技方面,除了將推動新質生產力,提升生產效率外,並將透過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與綠色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挑戰,中國持續擴大研發投入,強化科技人才培養。尤其結合民營經濟的能耐,加大轉化科技成果產業化;並可能靈活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當前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泡沫、金融風險壓力加劇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挑戰。三中全會將會強調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防範系統性風險。擴大內需是三中全會的另一重點,加大內需消費和促進產業投資,一方面可提升生活水平,亦有助於強化經濟動能。

過去十年,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中國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合作的重要政策。中共將更強調區域合作和多邊主義,預期將積極轉變一帶一路的合作模式,重點可能擴及數位經濟、新能源等永續綠色經濟和債務管理;加強與發展中國家於科技、基礎設施和產業的多元合作。

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其改革路線將對台灣的國家安全產生重要影響。中共會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以經濟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特別是在美中關係緊繃長期化的背景下,中國試圖利用經濟手段對台灣施加壓力。特別是在520後,中共持續調整ECFA相關措施限縮其效益,凸出不滿台灣的兩岸立場。

兩岸情勢緊張可能加劇「台灣+1」的現象,對台灣人才與資金外流形成挑戰。對應當前的局勢,台灣需要加強自主經濟和安全策略,降低中國大陸的威脅。

首先,加強扶持關鍵產業的供應鏈,包括半導體、生物科技和綠色能源等關鍵產業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加強國際科技和產業合作,著眼於「台灣+1」的「母國效果」,引導海外收益與科技創新回流,形成正向效益。其三,打造海外人才來台創業的「境內關外」特區,提供環境和政策支持吸引全球創新人才來台,從而實現「經濟日不落國」的目標。(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