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億雙訂單回流?社頭慘遭中國襪「洗產地」真相

台灣襪外銷艱難,連內銷市場都碰到中國襪洗產地,導致社頭每年有大量庫存賠錢出清。

一場中美貿易戰,中國襪業要輸入美國,將被多課最高25%的關稅,這讓原本供應全台高達8成的襪子、被稱作襪子之鄉的彰化社頭,再度受到關注。

今年5月底,市場傳出一張高達3億雙、超過100億元的訂單,將從中國移回台灣,正當外界興奮討論:台灣一個走向夕陽的4萬人小鎮,有望漁翁得利時,結果,竟完全相反!

本刊獨家追蹤發現,社頭沒有接到訂單,還正因貿易戰,面臨「雙殺」局面,成為最大受災戶!

根據織襪公會的統計,今年前七個月,台灣織襪業累積外銷訂單,比起去年同期,少了1成,僅剩下約3900萬美元,顯示單子不只沒進來,反而被搶走更多訂單。

「因為貿易戰,(國外)貿易商怕被課稅,提前向中國拉貨,倉庫都堆滿滿!」社頭織襪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張世明說,提前拉貨,大家就沒多的空間向台灣下單。

品牌商向中國提前拉貨
甚至加25%稅仍比台便宜

原本傳出的3億雙襪子訂單呢?其實,消息傳出時,社頭所有廠商都知道,這根本不可能,此訊息來自一間貿易商,拿著一筆600萬雙的訂單,到處詢價,而該貿易商背後的品牌商很大,被大家推估有三億雙的襪單,結果卻被解讀為大單回流。

「你知道嗎?他一雙襪子開0.3到0.7美元(約合新台幣9元到22元),社頭廠商根本不可能接得了這種低價訂單!」不願具名的社頭廠商說,台廠一雙純棉襪,開新台幣30元就很了不起了。

「這幾年外銷訂單減這麼多,代工廠倒了幾百間,現在要接3億雙機率微乎其微,因為沒有產能啊!」這個貿易商也曾找社頭黑狗兄(OH9)創辦人李東林詢價。

據了解,這張傳說中的訂單,最後還是回到了中國,因為,即便中國被課最高25%稅率,襪子還是會比台灣便宜。「中國襪子報價隨便就是低台灣一半,再加上關稅,台灣還是貴很多,」一位襪廠業者指出。

中國生產規模目前有多驚人?一間中國的織襪廠,機台動輒就是5000台以上,這個概念是,一間工廠的產能,就能夠抵過整個社頭的加總。

尤其,中國為產棉區,有完整織襪供應鏈,比如台灣襪機製造商只有3家,一台報價70萬起跳,但中國一台襪機才20萬元,倘若把進口棉的價格與人力成本算進去,台廠完全沒優勢。

其實,中國對手,早在貿易戰之前,就把工廠遷廠至柬埔寨、越南,甚至在土耳其買廠。中美貿易戰,讓他們跑得更快,「走進工廠,全都是中國人!」織襪公會理事長魏平儀說,其生產成本不見得比中國本地來得低,但是早把關稅衝擊降到最低。


陸廠閃貿易戰賣鄰國
價格越洗越高,台廠難轉型

更嚴重的是,中國廠商還因為美國的關稅考量,把襪子傾銷到鄰近國家,加速來台灣「洗襪子」,把中國襪改標成台灣製,內銷到台灣市場。

「出口到美國不行,它就要找新的出海口!」李東林說。

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去年,從中國進口的人造纖維襪,金額創下五年來新高,較前年暴增28%,打數達230萬打,算下來,去年從中國進口的襪子,就夠台灣人每人穿上一雙且「還有剩」。

8月27日,因為轉單議題,經濟部長沈榮津特地跟社頭業者進行一場民意座談會,目的要了解業者在轉單之下,是否有需政府幫助。

未料,現場未因轉單議題而欣喜,業者反而全在抱怨中國襪「洗產地」,這些中國襪進口到台灣後,把標示改成台灣製甚至是襪價更高的韓國製,到市面上販售。張世明指控,流通在台灣市面上的襪子且標註台灣製的襪子,至少有一半都是中國襪。

這已經形成惡性循環,近十年來,專做外銷的襪廠,想要轉回內銷市場發展,也因為國內充斥大量的中國襪,而無法生存,「回來會死得更快!」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主任虞達表示。

其實,台灣有規定,棉成分含量達50%以上的棉襪,禁止進口台灣,以保護台灣襪業,但中國襪還是有辦法銷台。

全台最大絲襪品牌華貴牌總經理魏平祺指出,中國襪可以改稅號編碼,棉襪編碼與人工纖維襪編碼不同,報關時把襪子編碼改成纖維襪編碼,除非海關每個貨櫃都查,否則,很輕鬆就能蒙混過關。

現在,中國來台洗襪子,從過去的低價襪,越洗價格越高。

根據海關進口資料顯示,去年人造纖維襪每打平均進口價達6.23美元,五年成長近5成。

「以前都是低價襪,現在也越賣越高價,現在很多台廠都在轉型,往機能襪去,可是也看到一雙200元的中國製除臭襪,開始在市面上流通,」張世明坦言,這讓台商轉型的難度又更高了。

中國襪進口價至少便宜台灣一半以上,甚至只有1/4的價格。今日,連一向與台灣為敵的韓國襪業,也不堪中國低價襪挑戰。

六年前,《商業周刊》曾以台灣黑狗兄為題,報導韓國與美國、歐盟、中國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襪業帶來的衝擊。未料,本以為韓國襪會因國內市場比較大,而且進口至他國的關稅降為零,襪業相對比台灣有機會,結果,事實又完全相反!


中韓簽協定死更快
韓襪「公會已經不在了」

2015年,中韓貿易協定生效,織襪關稅將分15年降為零,從這一刻起,韓國襪業迎來惡夢。

截至去年,韓國從中國進口的襪子,從每年約4000萬美元,暴增至1億400萬美元,都與台灣一樣,進口金額創下五年來新高。

韓國織襪結構,也與社頭相似,多半都是營收不到億元的中小企業,大量的中國襪傾銷,再加上韓國五年來基本工資大幅調漲四成,讓這些中小襪廠倒成一片,數字反映在韓國外銷訂單上,根據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資料庫數字顯示,近五年來,韓國織襪外銷單,大幅衰退4成5,只剩1億零400萬美元,比起台灣衰退2成3,還更為慘烈。「韓國織襪公會已經不在了!」魏平儀感嘆。

一場貿易戰,沒讓社頭享受到轉單效益,反而讓它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抉擇。

改做防水襪、壓力襪發展高利基市場才能生存拚不過規模戰,就必須往高利基市場發展,像是繼續投資,開發新襪,如防水襪及壓力襪等等。

「如果中美貿易戰能受惠,未來也是有在轉型的廠商能接到單子,」魏平儀指出。這樣的廠商,大約占社頭逾150間襪廠的2成,它們雖然遭遇了整體襪業衰退,但是,五年營收仍然每年成長兩位數。

時勢帶來的改變,總比我們能看到得還深刻,還多與想像背道而馳。要掌握命運,我們只能奮力爬到制高點,才能拿回更多主導權。

更多商周文章
在英國工作7點前下班、半年調薪5-10%...為什麼這位台灣工程師還是發誓一定要回台灣?
從翻譯人員,到Uber風險分析師...台灣人海外工作8年的體悟:一定要學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