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官將藝術特展開幕暨文資保存者授證 感謝藝師為文化傳承貢獻心力

南市長黃偉哲為三十六官將藝術特展開幕暨文資保存者授證,感謝藝師為文化傳承貢獻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長黃偉哲為三十六官將藝術特展開幕暨文資保存者授證,感謝藝師為文化傳承貢獻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長黃偉哲為三十六官將藝術特展開幕暨文資保存者授證,感謝藝師為文化傳承貢獻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15日於總爺藝文中心舉行「天罡藝象-三十六官將的府城藝匠神采」特展開幕式及文資保存者授證典禮,市長黃偉哲為展覽揭開序幕,並頒發傳統工藝保存者登錄證書以及卓越市民榮銜予4位去年登錄的保存者,彰顯南市府重視文資保存技術傳承的努力。

黃偉哲表揚為去年甫登錄南市傳統工藝「竹籠茨」保存者李養師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金銀細工」保存者蘇啟松藝師、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藝閣」保存者吳震星及梁添發藝師授予證書,並頒贈「卓越市民」榮銜,感謝他們長期致力於傳統工藝保存傳承推廣,也獻上對文化藝術工作者在傳統工藝技藝深造與知識奉獻的無限敬意。

黃偉哲表示,此次在總爺藝文中心規劃三位重量級藝師-陳三火、廖慶章和蔡德太的「三十六官將創作」特展,不僅讓民眾欣賞、認識藝師細緻、精妙的技藝,也展現文資處對於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推廣傳習的努力及用心。

文資處指出,目前南市依文資法登錄的傳統工藝藝師有22名、保存技術保存者9名,今年首次集結剪黏藝師陳三火、彩繪藝師廖慶章和鑿花藝師蔡德太等三位代表性工藝師聯合展出三十六官將創作作品,文資處與策展團隊爬梳、綜合多種文獻典故,如道教辭典、北遊記、封神演義及流傳較廣的民間傳說等,參酌引用而撰成每個官將的背景故事,在展區為觀眾建立對官將的基本認識。

文資處也說明,「三十六官將」是臺灣傳統工藝和廟宇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主題,官將們具多樣性的角色和豐富的細節, 無論是在木雕、石雕、剪黏、刺繡或彩繪中,都能夠欣賞到工藝師技藝不凡的呈現,近年三位藝師不約而同地以三十六官將為題進行創作,不同於過往作品依附於廟宇空間,需承載特定信仰意義,此次創作更加展現工藝師自身對藝術之美的追求。

展場中除3位藝師精湛的官將創作外,並置12組相同角色的官將作品,展現媒材、工種的表現形式不同,以及工藝師各具特色的創作,展出時間自15日起至十月廿九日,黃偉哲歡迎社會大眾免費入場參觀,更多三十六官將主題的體驗工作坊、講座等活動詳情可上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官網及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