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歷史巷道訂定都管措施

記者吳孟 𡡅� A台南報導
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計畫發布實施,為保存古都風貌,不但取消二十條日治時代公告至今的計畫道路,更創全國之先,結合文化與都市計畫,訂定「府城歷史街區計畫」內的信義街、新美街、神農街等三條重要歷史巷道都市設計管制配套措施,以維持建築紋理。
這次通檢共有三十六案變更案,最重要包括取消二十條計畫道路。市府都發局表示,這些計畫道路都是在日治時代就發布,但至今一直都只是「紙上作業」,並沒有實際開闢,現況仍是狹窄巷道,兩旁則建築櫛比鱗次,因此趁著這次通檢,一次解決長久未徵收開闢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問題,也保存當地風貌、避免計畫道路開闢後影響地區發展紋理。
都發局參酌文化局訂定之「府城歷史街區計畫」,在不影響整體交通系統、防災等,並兼顧住戶進出通行以及符合最小面寬、最小建築基地面積以及面臨建築線等前提下,審量計畫道路兩側土地使用分區及應回饋比例,將取消的二十條計畫道路變更為低強度商業區(容積率百分之一百八十)或是第二種住宅區(容積率百分之一百五十)。
另外,南市在一百年七月已首開先例訂定「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因此都發局表示,配合「府城歷史街區計畫」指認重要歷史巷道及相關都市設計管制配套措施,三條歷史巷道包含信義街(文賢路至康樂街路段)、新美街(民族路至民權路段)、神農街(民族路三段一百五十一巷至海安路段),規定兩側之建築基地得免留設騎樓地、免退縮建築線,但指定牆面線應與建築線齊平等規定,以保存歷史街區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