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參選人住宅政策 誰能落實居住正義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前三黨總統參選人參加「未來城市青年進行式」論壇,分別提出相關的青年政策,其中不約而同都提出了住宅政策,因為居住正義是目前年輕人最在意的大選議題之一。筆者在此檢視三位參選人的政策,探討是否能真正達到說服年輕選民的目的。

在檢討相關政策之前,有兩個基本概念應先澄清:一是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國人一個宜居環境,而不是協助民眾或年輕人去購屋。二是年輕人初入職場的薪資較低,政府租屋或購屋政策針對年輕人並沒有錯,但不該忘記真正需要協助的是所有弱勢的家庭。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的住宅政策有兩大重點,一是未來要提供25萬戶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25萬戶包租代管,還要提供50萬戶的租金補貼。如果這些政策都能實現的話,國內的租屋市場可能會被一網打盡。因為據估計,台灣全國出租的市場最多也只有100萬戶。因此上述政策簡單說就是「畫大餅」。

過去7年多執政,蔡總統號稱要興建20萬戶的社會住宅,結果只完成2萬多戶,現在自稱加上正在或即將發包的共有12萬戶,及包租代管的有8萬戶,所以算是達標。但過去7年多連20萬戶都無法完成,現在卻說未來要提供100萬戶,有可能嗎?問題是,遇到選舉就是有人敢亂開支票,選民就是好騙,不然你要怎樣?

另外,賴清德還要加碼把青年購屋貸款上限提高到1000萬,利率補貼再多1碼。問題是,政府政策的目的是協助提供適宜的居住環境,而不應是協助購屋。如果這政策真的吸引大量年輕人進場購屋,會不會進一步推升房價與房租?

賴清德的第三項政策是要全國房屋總歸戶,同時推動差別稅率(即囤房稅)2.0,這是目前已在推的政策,也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只是囤房稅2.0目前只是行政院版本,還沒有在立法院審查,政府到底是玩真的還是假的,還有待觀察。

在民眾黨的柯文哲方面,他提出要大力蓋社會住宅,大力修改稅法,與大力補助等政策,其中包括以教育為主的社會住宅,比方說,台北市校舍改建等。他提出的政策大都還是以補貼為主,沒有特別之處。

至於國民黨的侯友宜,他的住宅政策主軸放在租金市場透明化,要讓房東租金收入分離課稅,同時也提供租屋客「房租扣除額」,提高租屋意願。這是正確的方向,因為現在台灣申報有房租收入的房東約31萬戶,而申報房租支出扣除者只有2.7萬戶,也就是說,大約只有9%的租屋市場是公開的。所以,如何提高房東與房客的誘因,讓租屋市場更透明,這是健全租屋市場非常重要的一環。

另外侯友宜也提出「囤房稅2.0」,這應是國人的共識。未來就看下任總統當選人有無魄力真正落實。其實若要讓囤房稅2.0達到抑制房屋投資的效果,一方面要落實在房屋全國總歸戶下,超過4戶以上的擁屋者要繳更高的稅率以外,更重要的是,各項房屋稅基應該以實際交易價格作為課稅基礎,才能大幅提高擁有多戶房屋者的持有稅,讓他們減少持有戶數,或拿出來出租,增加出租住宅的數量,從而達到抑制高房價與高房租的目的。

總而言之,要解決高房價與高房租應從問題本身著手,例如設法讓租屋市場透明化,或提高持有空屋者的成本等方式來解決;而不應一味以大量撒錢或補貼的方式來吸引選民。過去7年多的經驗已告訴我們,撒錢補貼反而讓房價與租金愈漲愈高,只會讓居住正義離國人愈來愈遠而已。(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看更多相關新聞
侯友宜推關公影片「重然諾」 喊話郭台銘
回應白宮疑賴論 賴清德:美希望台灣出現親中政權?
急付北藝2.36億工程款 柯文哲遭質疑
選定了?郭台銘預告「將宣布重大消息」今新書發表會名額秒殺
郭若參選「就是攪局」!郭正亮斷言:讓賴清德躺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