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遊】旅遊書外的上海! 精選3處上海文青景點 ,文藝氣息十足!

精選3處「 上海文青景點 」,每一處都充滿歷史故事

用顏色來形容的話,上海是外灘邊打在和平飯店的光,是東方明珠變幻的色彩,繁華美艷,紙醉金迷,是上海給人的印象,從1930年代的上海灘到現在的國際都市,上海是繁盛的象徵,但這次想帶大家看見的是十里洋場摩天高樓以外,上海人文與文青的萬千面貌, 3處「 上海文青景點 」,去一次就愛上。



Klook.com

1. 迷失在錯身後的空間:1933老場坊

位於虹口區的1933老場坊,我來過兩次,一次在白天,一次則在夜晚,誠心建議想要欣賞建築物細部結構的旅人可以白天來,喜歡探險神秘氛圍的旅人晚上來最好。

在上海復旦大學交換期間,除了平常的課業與實習,平日空閒的時間不夠遠遊,就會選擇在上海走走。1933老場坊在虹口區,離復旦大學位於的楊浦區蠻近的,在地鐵上來看是同一條線,出了地鐵口再走一下就到了。從地鐵海倫路站2號出口走出,延著老街區就能到老場坊,街區多是平房,越靠近老場坊,開的店家別具特色,有小酒館餐廳,在老場坊建築的周圍有河環繞,讓這區域像獨立在一個小島上。

沿路上還能看見東方明珠。
沿路上還能看見東方明珠。

當你站在1933老場坊面前,如果不知道它過去的歷史背景,你會以為它是帶有西洋風格的辦公場域,但1933老場坊的過去其實是一座耗資白銀三百三十萬元的屠宰場。

如今的老場坊是四類保護建築,當初是由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是上海工部局的屠宰場,建築物全部採用英國進口的混凝土結構,牆體厚約50公分,兩層牆壁中間踩中空形式,物理原理實現溫度控制,炎熱的夏天可以保持低溫,我在三月的時候去,三月的上海算是初春,但對於台灣人的體感溫度而言是很寒冷,來到老場坊的確能感受到陰涼的感覺,可能有一部分也是對於過去屠宰場陰魂的心理作用。

寬廣的碎石子坡道是給當時的牛羊通過的。
寬廣的碎石子坡道是給當時的牛羊通過的。

建築看似西洋,但古羅馬的風格中其實融合了東方色彩,「外方內圓」是中國風水天圓地方的概念,牛道、廊橋、傘形柱、無梁樓蓋、旋梯,都是老場坊中很有特色的建築細節。格局大概能分成東西南北四棟圍成四方形廠區,中間是一座二十四邊形的主樓,透過樓梯相連,現在的主樓有展演的區域,時常有劇場演出,我想如果有機會在充滿歷史的建築中觀看演出,一定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的老廠坊除了主樓有展演以外,在外圍的四棟樓中有進駐文創公司,晚上來此,能看見加班的人。在一樓的區域有設計感的家飾店,寵物餐廳和一些小店舖,雖然不像田子坊或新天地一樣熱鬧,但老場坊獨特的韻味,仍吸引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和電影《小時代2》來此取景拍攝。

白天或是夜晚來到此處,皆能感受到不同的興味,在夜晚主樓上遠眺,能看見虹口區的夜景。建議有夥伴同行,萬一迷失在錯綜複雜的樓梯與廊道中,還是有人能找到你。

2. 與文人的隔空對談:多倫路名人街

多倫路名人街也在虹口區,計畫虹口區一日遊的旅人,建議可以在白天去多倫路名人街,晚上再逛到上面介紹的1933老場坊,從地鐵虹口足球場出來,經過魯迅公園與甜愛路就能到達多倫路名人街。魯迅公園和甜愛路也是值得一去的景點,在步行時能感到週末午後的悠閒感,可能是因為紅磚房與窄窄的街道,車輛少通行,在散步時慢行也能感到幾分愜意。

多倫路名人街在過去是上海的文學之路,可以說是文學家的聚落,魯迅、茅盾、瞿秋白、郭沫若等知名文學家都曾在此進行文學交流,現在還保有左翼文學的左聯會址和紀念館,後來定居臺灣的文學家白先勇,童年也居住在多倫路的白公館。

這棟屋子的二樓是毛澤東像章藏館。
這棟屋子的二樓是毛澤東像章藏館。

多倫路有名人的故居以外,還有許多有趣的小型博物店,走進去燈光昏暗的店家,隨意擺放的物品,都有各自的一段故事,像是進入了時光隧道,和老闆聊聊才知道它們的來歷,每走進一家店都像是尋寶,也許旅人們會在某家店裡找到與你有緣的一段故事。

多倫路上能看見經典的海派建築。
多倫路上能看見經典的海派建築。

多倫路上的建築物還是當年的樣貌,在這條路上也能看見一些銅像,標示著過去居住在故居的主人,旅人們可以仔細瞧瞧,可能會發現在課本上看過的文學家。

 

3. 激發無限想像的M50:莫干山

在臺灣去過松菸、華山文創園區,而上海莫甘山路上的M50也是文創園區,感覺有點像,但實際去逛逛後便能發現各自的特色。如果要我說的話,M50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沿路可見的塗鴉。

沿路可見的隨性塗鴉。
沿路可見的隨性塗鴉。

不管是在牆上、鐵門上或是地板上,只要有空白、只要得到允許,就能看見隨性的街頭塗鴉,讓人忍不住往前一站街拍。M50內部與附近的街道有迷人的塗鴉以外,發生在建築裡的不定期展覽也是奇特之處。M50是在莫甘山路50號,保留了1930~1990年代的工業建築共有五十幾棟,過去是近代徽商周氏家族信和紗廠原址,解放後改名為上海第十二毛紡織廠、上海春明粗紡廠,後來春明廠從1999年底停止生產,2000年後引進藝術家工作室、文化、藝術等設計機構,慢慢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文創園區樣貌。

M50除了迷人的街頭塗鴉,建築物裡不定期的展覽也是吸引文青們前往的原因。那次正好遇上一個有意思的展覽「我們是將要死去的MEMENTO MORI」,這展覽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真實參與其中,先將全身上下最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取出,放在夾鏈袋中裝進鐵盒,寫了一張關於死亡的問卷,接下來就是體驗死亡的過程,躺在類似火化的鐵板上,推進白色的密閉空間(如果有幽閉空間恐懼症的人請別嘗試),中途如果感到不舒服不能繼續承受時,也能呼叫外面的展覽人員。

上海文青景點
被送進類似火化的模擬空間,體驗死亡。

體驗完整場展覽是很有意思的過程,也會在思考生死的界線。像是這樣的展覽,每個週末都會在M50發生,就算不事先做功課,直接去的話也能看到一些驚喜。不過,喜歡做功課的旅人,請參考M50官網連結:http://www.m50.com.cn/zh/

在上海生活的文青,其實有蠻多地方可以細細品味,歷史與人文交會出各個場域的獨特魅力,不論旅人是不是文青,都能看看上海的萬千樣貌。

 

延伸閱讀:【上海美食】上海不是只有生煎包!盤點5樣讓人再三回味的上海小吃!

加入KLOOK客路旅遊LINE@,給你最新的旅遊資訊與優惠訊息!

The post 【上海旅遊】旅遊書外的上海! 精選3處上海文青景點 ,文藝氣息十足! appeared first on KLOOK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