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零嘴吃不停?小心是壓力大 靠「咀嚼」放鬆

生活中心/林靜芬報導

許多人在壓力大時,會傾向於吃零食,並不是因為真正的飢餓,而是為了通過「咀嚼」動作放鬆和釋放壓力。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這種壓力大時,就想吃東西行為被稱為「情緒性進食」,它是一種應對生活下壓力的機制,人們通過吃東西,來處理負面情緒或壓力。而咀嚼的動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放鬆效果,因為它可以分散注意力,減少緊張感,咀嚼時產生的聲音,還有「零食脆的口感和聲音」,可能會帶來滿足感,有助於緩解壓力。


黃軒醫師分享一份英國的研究提到,為何咀嚼動作,可減輕壓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a)當我們咀嚼時,大腦中負責感知壓力的區域,比如說,雙側的上顳溝和左前島就會變得不那麼活躍。

(b)2015年發表在《國際生物醫學研究》的文章,探討了咀嚼行為如何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和自主神經系統來幫助個體應對壓力。咀嚼可能促進自主神經系統中副交感神經的活動,這有助於我們放鬆和恢復平靜。


壓力大想吃東西?研究:「咀嚼」可讓人放鬆 但吃胖了又是另一壓力 
壓力大想吃東西?研究:「咀嚼」可讓人放鬆 但吃胖了又是另一壓力



儘管可以得到放鬆,但黃軒醫師提醒不能常常這樣咀嚼,因為壓力大時,就想吃東西,可能導致過度攝入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長期來看可能對健康不利。因此,找到健康的應對策略,如適量的咀嚼健康零食、進行適度運動、練習深呼吸或冥想等,都是更好的選擇。

專家建議:

●選擇低熱量、高纖維的零食,如新鮮水果或堅果。

●嘗試替代活動,如散步或短暫的休息,以分散對食物的渴望。

●練習正念冥想,專注於當下,而不是食物。


壓力大想吃東西?研究:「咀嚼」可讓人放鬆 但吃胖了又是另一壓力 
壓力大想吃東西?研究:「咀嚼」可讓人放鬆 但吃胖了又是另一壓力



●找到適合自己的壓力管理方法是關鍵,這樣你就可以在保持健康的同時,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黃軒醫師提醒,找到健康的咀嚼選擇,如低糖分、高纖維的零食,或者是選擇其他非食物相關的壓力緩解方法,如深呼吸、瑜伽或散步,運動都是更好的長期減壓策略。

原文出處:壓力大想吃東西?研究:「咀嚼」可讓人放鬆 但吃胖了又是另一壓力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亞洲首座駕駛中心座落台灣! 保時捷總裁:成為車迷靈魂的遊樂場
北部、花東高溫飆36度! 氣象署:明後天北台灣溫度會更高
影/50比基尼妹圍四面佛還願 網嗨:感受到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