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走向現代化3】 前作《不丹是教室》獲李安讚賞 巴沃:他希望我永保純真

李安(右2)期許巴沃(右1)永遠以純真的心拍電影。 (翻攝自巴沃臉書)
李安(右2)期許巴沃(右1)永遠以純真的心拍電影。 (翻攝自巴沃臉書)

不丹沒有所謂的受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演員,導演巴沃邱寧多傑和製片妻子賴梵耘只好從當地歌手尋找適合人選,也大量啟用素人演員,包括《不丹沒有槍》裡的美國人角色,或是出現在片中的老喇嘛,後者是當地寺廟的住持。

巴沃表示,針對美國人飾演的角色,原本國外製片建議邀請好萊塢知名演員參與。想到有機會跟明星級演員合作,巴沃一度心動,幾經思量仍放棄。因一旦用大明星,大家關注的就不是作品和不丹,而是養尊處優的明星放棄奢華生活、跑到偏遠地方拍戲,一定吃盡苦頭等等,反而模糊焦點。

《不丹沒有槍》以真實事件為靈感,呈現國家實現民主化對當地人造成的影響。(海鵬影業提供)
《不丹沒有槍》以真實事件為靈感,呈現國家實現民主化對當地人造成的影響。(海鵬影業提供)

巴沃解釋,他一直謹記導演李安的教誨:影視產業充滿金錢誘惑,總是鼓吹導演拍規模更大的電影、追求更多資源,導致創作者失去初衷。李安希望他永保那份純真,因此儘管巴沃可以獲得更多資金,有機會與明星共事,依然選擇小製作和素人演員。

本片的前製和後製都在台灣進行,在不丹拍攝35個工作天。因經費較上部片充裕,因此劇組人員有60位,攝影、燈光等器材也很完備,即使晚上也可以拍日場戲。

巴沃表示,由於在疫情期間拍攝,國外來的工作人員都要先隔離,現場每天快篩,有人確診就得再隔離,常讓拍攝中斷,是最艱難的過程。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不丹走向現代化4】事前蒐集氣象資訊竟失準 他拍片遵循村民建議完美收場
【不丹走向現代化5】以前不丹家家戶戶都有它 巴沃:習以為常的事如今變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