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青睞但國家需要科系 須政府支持

針對高教公共化議題,私立大學表示,政府每年應拿出300億元拉平公私立大學學費,讓「人人讀得起大學」。圖為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2021年於教育部外陳情,抗議永達學院於2014年惡性停辦並積欠教職員資遣費、公保年金。(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高教公共化議題,私立大學表示,政府每年應拿出300億元拉平公私立大學學費,讓「人人讀得起大學」。圖為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2021年於教育部外陳情,抗議永達學院於2014年惡性停辦並積欠教職員資遣費、公保年金。(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高教公共化議題,私立大學表示,政府每年應拿出300億元拉平公私立大學學費,讓「人人讀得起大學」;學者則認為高教公共化不是擴增公立大學、刪減私校,而是政府要投入更多資源支持「不受學生青睞、但國家需要」的科系。

私立科大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現在政府推動高教公共化只做一半,亦即私校退場後校產歸公,卻不管公私立學費差距的問題。葛自祥說,現在私立大學每年學雜費比公立大學多5萬元,而私校有60萬學生,政府如每年拿出300億元拉平公私立學費,讓人人讀得起大學,就可做到教育公共化。

私立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國內大學長期不能漲學雜費,已造成高教競爭力下降。建議教育部鬆綁學雜費,當然這樣勢必會有更多學生無法負擔,這時政府就配發「教育券」,讓他們不會因經濟問題讀不起大學。

守護台灣教育平台祕書長、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表示,高教公共化不應是公立大學擴張、刪減私立大學;如果台灣只剩公立大學,那高教將難脫離政府威權,不利整體民主發展。

戴伯芬說,現在學生不喜歡讀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等基礎科學,但國家需要這方面人才。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讓這些「重要、但不受學生青睞」的學系繼續存在,並提供獎學金鼓勵學生就讀,進一步保障就業,這才是高教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