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專攻金融!星國發展半導體觀光 樟宜機場客流量更勝疫情前

過去20年來,新加坡晉升為全球經貿和航空樞紐,近年更取代了香港,擠進國際金融中心前三強。但除了金融城市的角色外,新加坡也在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時透過大型演唱會、國際賽事以及會議展覽的舉辦,成功帶動觀光業,帶進大筆外匯。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看到世界最高室內瀑布,中國大陸遊客,興奮合影留念,受惠於免簽政策,陸客再度躍升新加坡最大旅客來源國,帶動樟宜機場今年首季,猛爆性復甦,光2月抵達、出發和轉機客流量,就高達535萬人次,首度超越疫情前水準,對照樟宜機場每年全球百大機場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香港國際機場2024排名第11,台灣桃園機場排行第66,新加坡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競爭力遙遙領先。

CNA亞洲新聞台新聞片段,有些行李將會送到,第二航廈的一個全新設施,這個設施的大小,相當於4座奧運游泳池,處理行李的能力,是第一航廈類似設施的2倍。

經濟量體小,同樣仰賴出口貿易,台港星在各個領域上,廝殺激烈,根據《世界競爭力年報》最新排行,2023年新加坡位居第4,在亞洲獨占鰲頭,台灣則僅次新加坡、排行第6,更首度超車第7名的香港,至於人均GDP,新加坡更是一枝獨秀。

2014年9月,爆發雨傘革命,逐漸收緊的政治緊箍咒,讓新加坡一舉踢走香港,榮登國際金融中心前3強,並以17%的超低企業所得稅,吸納不少從香港出走的外資,彭博行業研究報告,截至2023年,包括微軟、聯邦快遞、勞斯萊斯等,超過420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進駐新加坡,對比香港的1336家,超出3倍之多,至於台灣,稅率過高、不夠國際化、金融業法規保守,加上兩岸關係動盪,都讓亞太金融中心,或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口號,淪為空談。

2026年,這片空地將矗立嶄新廠房,半導體封裝基板廠,日本凸版印刷,砸下107億新台幣,在新加坡打造第一座海外生產基地,晶圓廠格羅方德,也耗資1300億新台幣,擴建新加坡廠區,即使沒有巨額補貼,但考量地緣政治和優惠稅率等誘因,包括聯電、聯發科、日月光、美光,美國AMD超微,德國矽晶圓廠Siltronic,法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商Soitec,涵蓋半導體上中下游,都搶著在新加坡,積極卡位。

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你在東南亞要這種就是經營事業的話,或要做運籌的話,新加坡就會變成是最重要的地方,那半導體的發貨的話,就會在東南亞來說,主要就會集中在新加坡,所以你如果發貨在新加坡,那後段的封測,相對來說你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就是,封完之後直接從新加坡這邊運送出去,到東南亞各個地方或到印度,或是再到這個,再出貨到中國,這些都是相對來說在邏輯上面比較好的。」

面積僅僅2.6個台北市大小的新加坡,從航空物流、金融業到半導體,在國際舞台爭霸,展現強烈企圖心。

更多 TVBS 報導
出國玩「搭乘紅眼班機會睡機場?」 過來人給答案:這地最好睡
提升金融競爭力 星、日、韓、英政府如何出招突破重圍?
520行情看俏!台積電漲18元站上843歷史天價 指數衝21180新高
新加坡躋身國際金融中心 金管局展覽館一探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