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換手還要變臉!郭耀仁站上國際成「超級醫師」

文/林秀美、整理/邱淑宜

圖/郭耀仁提供

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兼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郭耀仁,專長為世界最先進的「手外科肢體重建」與「複合異體移植」手術。原本對行醫規劃是返鄉當小鎮醫師的他,如何成為名揚國際的肢體移植重建專家?

1990年美國科幻電影《支離人(Body Parts)》的手臂移植場景,以及1997年電影《變臉(Face/Off)》的驚悚情節,至今影迷仍津津樂道,電影中虛構的醫療技術,則分別在1998年及2005年成為現實。法國相繼完成世界首例手臂及臉部移植手術,讓當時還是整形外科小醫師郭耀仁,開始鑽研深奧的移植醫學,如今他不但具備「換手」的本領,也擁有「變臉」的技能,成功完成的3例手部移植手術,也創下台灣移植醫療的里程碑。

立志成為「超級醫師」,彌補父親遺憾

現為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兼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的郭耀仁,出生於生產紅豆聞名的屏東縣萬丹鄉,分別任教大學及國小的父母,並沒有刻意栽培子女從醫。但郭耀仁從小就知道,因家中經濟因素,務農的祖父母無法栽培成績極佳的爸爸念醫科,爸爸一直耿耿於懷,加上郭耀仁年幼時常患感冒就醫,讓他對醫師十分景仰,立志長大後當「超級醫師」,也算是彌補父親的遺憾。

郭耀仁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哥哥,下面兩個妹妹,大哥牙醫師、大嫂藥師,他跟兩個妹妹都是醫師,結婚對象也都是醫師,年節全家聚會,滿屋子醫師,話題總離不開健康與醫療。

自小學習書法國畫,對手術穩定度大有助益

郭耀仁小時候因為頑皮被媽媽送去學書法及國畫,他學出興趣,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及張猛龍魏碑等四大楷書名家、隸書、行書都有臨摹學習。另外梅蘭竹菊、花鳥及山水畫也多有涉獵,還參加過屏東縣政府、南部7縣市、全國美展及企業界所舉辦的書法比賽,多次獲得大賽首獎。

高中聯考郭耀仁考上台北師大附中,大學如願錄取醫學系,在中國醫藥學院(今中國醫藥大學)就學期間,他認識了後來成為另一半的學妹林千微,在行醫路上相知相惜、攜手同行,課餘他還悠遊土風舞社及書畫社,持續拜師學藝競逐大專及中部地區的書畫比賽,屢屢得獎甚至奪冠,打破向來由師專學生獲獎的傳統。

郭耀仁認為書畫的薰陶對他日後從醫耐心傾聽病人心聲,以及手術穩定度都有很大助益。出國進修或參加醫學會時,遇見仰慕中華文化的知名外國學者,郭耀仁也時常揮毫贈送小作墨寶,成了最佳的國民文化交流。

郭耀仁從小學習書法與國畫,畫山水氣勢磅礴,成為贈送國際醫界友人最好的禮物。圖片來源 / 郭耀仁提供
郭耀仁從小學習書法與國畫,畫山水氣勢磅礴,成為贈送國際醫界友人最好的禮物。圖片來源 / 郭耀仁提供

名師傳承,成就現今斐聲國際的移植專家

醫學院實習期間,郭耀仁對外科產生濃厚興趣,之後通過高考分發到有「小台大」之稱的省立桃園醫院(今部立桃園醫院),並輪訓到台大醫院當一般外科住院醫師。那時候郭耀仁對整形外科一知半解,人生規劃是回屏東老家當小鎮醫師服務鄉親,萬萬沒想到後來會走進學術巨塔,鑽研尖端移植醫學,成為斐聲國際的移植專家。

郭耀仁謙虛地說,他的外科之路一直有貴人相助。在省桃時,常去開刀的台大整形外科教授湯月碧指導他研讀顏面解剖教科書,他慢慢對整形外科產生興趣。他打算鮭魚返鄉時,在恩師林水龍鼓勵下,以第1名申請進入高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受訓,並到林口長庚輪訓,獲得多位前輩醫師傾囊相授,才成就現在的他。

他深知要成為頂尖的外科醫師,除了名師教導,自身努力更重要。在長庚當住院醫師時,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當時沒有工時限制,常因值班手術通宵達旦整夜未闔眼,白天再繼續開刀,連續36小時沒休息亦稀鬆平常,「值班室的被窩都被我睡出一個人的形狀。」

精進頭頸癌及肢體重建技術,國內外獲獎不斷

當時高雄工安事故、交通意外頻繁,醫院收治大量病患,郭耀仁總是站第一線搶救病人,奠定他在顯微重建手術的扎實基礎,他還將臨床經驗寫成多篇知名期刊論文,成為當年長庚整外體系最早晉升教授的一員。2003年榮獲美國外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國際學者獎(International Guest Scholarship),是該學院成立37年來第1位獲獎的台灣醫師,2005年成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為台灣當時最年輕獲此榮銜的院士。

郭耀仁臨床近30年特別專注頭頸癌及肢體重建,迄今顯微相關手術超過5,000人次,長期在頭頸重建手術技術精進,並研發不少皮瓣及重建術式,郭耀仁和其團隊2011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銀獎殊榮,代表為「亞洲第一」的水準。近年更以《以階梯皮瓣及迴旋刀輔助重建口腔癌術後唇頰變形》作品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及第19屆國家新創精進獎肯定,並已獲多國專利及廠商承接,將來可運用嘉惠更多病患。

郭耀仁(左)大學畢業時和同學合影留念,左二為女友林千微,婚後夫妻在行醫路上相知相惜、攜手同行。圖片來源 / 郭耀仁提供
郭耀仁(左)大學畢業時和同學合影留念,左二為女友林千微,婚後夫妻在行醫路上相知相惜、攜手同行。圖片來源 / 郭耀仁提供

亞洲首例,成功為獨臂30年患者移植新手

對於嚴重外傷、先天性異常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顏面及肢體重大缺損,目前顯微重建手術的設備與技術雖已臻成熟,但美觀及功能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最好的方法是用同樣的組織,修補同樣的缺損。」郭耀仁說,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因而成了他一生追逐的夢想。

1998、1999年法國及美國先後完成全球首例及第2例異體手臂移植,激發郭耀仁探索移植醫學,在恩師中央研究院院士魏福全推薦下,2004~2005年他前往美國移植醫學重鎮──賓州匹茲堡大學整形外科做博士後研究,拜曾為美國大兵完成雙臂移植、名揚國際的華裔美籍教授李為平為師,學習複合性異體組織的移植醫學。

除了基礎研究以外,他在美國進行了超過40隻手臂的大體解剖,把豐碩的研究成果與經驗帶回台灣,並持續投入動物免疫移植的研究,招兵買馬籌組臨床團隊,共演練過近50具大體肢體及臉部移植手術,3D影像模擬手術,不斷累積實戰經驗。2010年他獲得美國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最高榮譽「高帝那(Godina Lecture)」獎座;2011年郭耀仁的學術成就再度攀上高峰,獲得美國移植年會(2011 American Transplant Congress)青年學者獎;2014年再取得AAS美國外科學術學院(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Surgery)國際客座教授獎。

經過多年努力與準備,2014年9月郭耀仁在高雄長庚醫院為一名獨臂30年的中年男子完成異體手臂移植,創下國際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學會(ISVCA)認可亞洲第1例的紀錄。術後2年,患者新的左手已能打繩結、洗碗及騎單車,復原良好。患者年少時因打工失去手臂,直至中年經移植手術成功成為四肢健全的正常人,病患媽媽感動泛淚的畫面,至今仍盤旋在他腦海裡。

2014年郭耀仁(右)率領移植團隊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1例手臂移植手術。圖片來源 / 郭耀仁提供
2014年郭耀仁(右)率領移植團隊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1例手臂移植手術。圖片來源 / 郭耀仁提供

2015年郭耀仁轉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服務,隔年完成東亞首例高位手臂異體移植手術,將台灣異體移植水平推上國際舞台。2019年底高醫手移植團隊再度成功執行一例手臂異體移植,受贈手臂者是名中年男子,工作時左手不慎被棉花機捲入而截肢,等了2年多才獲得手臂捐贈機會,當時在法國開會的郭耀仁接到電話,認為機不可失,隔空視訊指導,委由曾執行鱷魚咬斷臂接合手術的骨科醫師、現為大同醫院院長的傅尹志教授主刀及林高田、張智豪等醫師協助,經過12個小時手術及全方位照顧,傷患康復出院。

郭耀仁說,目前全球已完成100多例手部移植,很多患者存活超過15年,這項異體移植的突破性發展,讓許多殘疾人士重燃生機。

2020年郭耀仁不但獲得高雄醫界崇高榮譽「高杏獎」,還獲得美國杜克大學-國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合聘教授;2021年再獲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為2020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如願圓了他成為「超級醫師」的童年夢想。

期待有機會為患者「變臉」

然而,這位超級醫師並不自滿,他要挑戰更高難度的臉部移植手術,「不能讓台灣在世界顯微醫學頂峰中缺席!」自2005年世界首例變臉手術實施迄今,全球共完成約40個成功案例,患者有嚴重顏面外槍傷、燒燙傷、神經纖維瘤等,5年存活率達80%以上,臉部外觀與術前原貌相似度達8、9成。

郭耀仁多次前往臉部成功移植的法國及美國參訪,高醫在2018年底首獲衛福部通過人體試驗核可後,對外徵求志願臨床試驗者,希望幫助毀容者經由臉部移植手術,重拾接近正常的容顏。惟臉部移植手術困難度極高,還牽涉到家庭、人際關係和社會倫理問題等,以及國內器官捐贈意願不高,目前尚無適合手術的案例。但郭耀仁仍不放棄,期望有機會為顏面部嚴重缺損患者重建面容。

自認愛作夢的郭耀仁笑說,夢想可讓自己有不斷前進的力量,在尖端複合組織移植重建這條醫學路上,固然佈滿荊棘、充滿坎坷,但只要目標明確,他會勇敢執著地走下去。

(本文由《醫學有故事》授權轉載,原標題:〈從「換手」到「變臉」  郭耀仁,奇幻的「醫」想世界〉)

延伸閱讀:

正能量是什麼?正能量思維6方法,10句正向人生語錄

【減壓練習】總是在付出,讓自己好累?你可能是「高功能小孩」

醫師教玩瑪利歐抗憂鬱,網友實測有感,能當常規治療?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