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安寧送終!「漸進式安寧」也能幫助抗癌、延長生命

晚期癌症的治療方法愈來愈多,也讓安寧緩和療護的介入時間點,不再和疾病治療分得如此明確。醫師指出,「漸進式安寧」從治療期間就介入,能及早安撫病人、減緩不適,讓病人還能重拾力氣繼續接受治療,這和延長生命並不衝突。

安寧緩和療護是醫院團隊提供給病人生命最後的完整照護,團隊成員除了醫師和護理師之外,也包括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音樂治療師、藝術治療師及志工等。台灣推行安寧至今已逾30年,相較早年,民眾接受度已經提高很多。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15年公布的調查,全球80個國家死亡照護品質評比中,台灣排名第六。2021年發表在《疼痛和症狀處置》期刊的一篇文章,針對全球81個國家死亡照護品質,台灣名次再進步至全球第三、亞洲第一。

然而,即便國人的安寧接受度已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民眾聽到醫療團隊提及安寧,還是會冒出的這個念頭:「疾病治不好了」、「醫師要病人放棄治療了」,有時會導致病人或家屬出現反彈或拒絕,期待還能繼續「拚命」。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程邵儀提醒,安寧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幫助重症病人與家屬緩解身心靈的痛苦,並增加生活品質,減少非必要的住院及治療,照護場域也能依病人的意願選擇在居家、社區、或醫院中。

安寧及早介入 病人可繼續抗癌

值得一提的是,晚期癌症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例如標靶治療、免疫細胞療法等,讓安寧的介入時間點不再限於生命末期的照顧,而是翻轉成更積極的作法與功能,也是最新的國際趨勢:「即時緩和療護(Timely palliative care)」

實證醫學結果顯示,及早啟動安寧,除了提早減緩晚期癌症病人的身心靈痛苦、提高生活品質,當有能力再面對新興治療後,甚至可延長存活時間。另在良好的醫病溝通之下,也有助病人建立務實的治療目標,減少末期無效醫療。

因此,國民健康署也自2018年起推動「晚期癌症的安寧緩和醫療早期介入」計畫,透過補助來引導各大醫院及早介入安寧服務。

治療和安寧並行 醫師:兩者並不衝突

那麼,安寧服務介入時間點到底何時為佳?「確定罹癌後的任何階段都可以,愈早愈好,不必然是癌症晚期,」程邵儀說。

程邵儀解釋,過去都是在確定病人「無法治癒」時,安寧才介入,「但化、放療期間病人就會出現恐懼和焦慮,而且身體很不舒服,心理就難以調適。」

假如能在癌症診斷確認時,安寧即漸進式介入,那麼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期間,安寧團隊就能協助安撫病人和家屬;當病人心情調適好,也能更有力氣面對治療。

「這類似預防醫療的概念,」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強調,治癒性的治療可以和安寧緩和療護同時並行,這並不衝突,因為兩者不像過去「一刀兩斷」,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也有機會延長生命。

假如病人已確實走入癌症末期、已無治癒可能,安寧服務比例加重,也能盡早減輕病人和家屬的身心靈煎熬。

蔡兆勳說,此時若病人的病況穩定、想要回家,團隊可轉介居家安寧服務。若病況持續惡化,則可討論轉入安寧病房,或是可與原主治醫師討論,待在原病房使用安寧共照服務,「安寧療護是彈性的,沒有人是不可以回家的。」

不再限癌症!8大非癌病人可接受安寧服務

另一方面,由於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亡首位多年,使安寧緩和療護的服務對象過去聚焦於癌症病人,不過自2022年起,健保開放8大非癌病人接受安寧服務,包括有:

1. 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例如重度失智症。

2. 其他大腦變質,例如嚴重中風、嚴重腦傷、巴金森氏症等。

3. 心臟衰竭。

4. 慢性氣道阻塞疾病。

5. 肺部其他疾病,如嚴重肺纖維化。

6.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 急性腎衰竭。

8. 慢性腎衰竭。

以台大醫院為例,接受安寧服務的非癌病人比率占約20~30%,特別是重度失智症和心衰竭者特別多。程邵儀說,多數病人是待在原有病房接受安寧共同照護模式,以降低身心靈煎熬,也能幫助病人和家屬彼此好好說再見。

延伸閱讀:

肝硬化前兆4症狀,肝硬化原因、存活期、分級治療解析

大限將至、家屬最難道出的痛……「安寧緩和療護」讓她跟先生好好說再見

安寧療護,讓生命的最後一站在「家」停靠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