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慕谷慕魚 兒路創生銅門新旅遊模式

東冬.侯溫(左二)說,到秀林鄉銅門旅遊,除了慕谷慕魚,還有更多元的部落體驗。(圖:梁國榮攝)
東冬.侯溫(左二)說,到秀林鄉銅門旅遊,除了慕谷慕魚,還有更多元的部落體驗。(圖:梁國榮攝)

秀林鄉銅門村的「兒路創作藝術工寮」2015年創立以來,致力於部落傳統樂舞、工藝的傳承、挖掘、培育。但他們也關心部落的觀光發展,透過經費補助,他們以「MQURI~轉向」為主題,發表旅遊的實驗成果。

負責人東冬.侯溫表示,他們早年以關注銅門部落工藝與文化傳承為主,隨著銅門部落的慕谷慕魚與翡翠谷的旅遊消長,因此他們展開實驗性的旅遊開發,包括新工藝、新空間,以及進入部落生活體驗。其中,進入部落生活體驗,則是透過飲食、工藝等,跳脫過去的自然體驗性質。

新完成的創生空間,合力以竹編完成建築包覆,可以聚會也可以舉辦展覽。(圖:梁國榮攝)
新完成的創生空間,合力以竹編完成建築包覆,可以聚會也可以舉辦展覽。(圖:梁國榮攝)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在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下,從對傳統文化討論,轉向關注部落發展的觀光、遊憩議題,是同步將藝文成果融入休閒旅遊。原民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蔡妙凌,對於兒路推廣這個計畫讚譽有佳,她說,明年原民會將承辦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正好與兒路的計畫不謀而合,即是文化與永續作為部落旅遊核心,由部落主導議題。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一路走來都獲得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支持。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就說,林保署的工作是要保育山林,但他們發現,原住民部落傳統價值來自於自然共存,他們才是真正保護山林的人,因此對於新旅遊轉向,林保署會繼續支持。

耆老為新部落旅遊實驗祈福。(圖:梁國榮攝)
耆老為新部落旅遊實驗祈福。(圖:梁國榮攝)

這項成果展即日起到11月30日在兒路創作基術工察園區(慕谷慕魚民宿),除地方創生成果展、東冬.候溫與藝術家林介文、導演余欣蘭現場分享作品,並放映紀錄片 《我是女人,我是獵人》,認識兒路與銅門「轉向」新路徑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