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爭取能源 中國也可能加強在中亞的軍事部署
中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能源價格逐漸高漲與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理想目標下,持續擴大中亞國家的天然氣進口;然而,在保障能源安全與維護新疆秩序的背景下,北京是否會與俄羅斯合作,將軍事觸角伸向中亞地區,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經濟環保掛帥 北京擴大中亞天然氣進口
中國經濟近年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隨之大幅增加,然而在保護地球的背景下,北京著眼擴大中亞國家的天然氣進口。為了配合全球對抗地球暖化的呼聲,北京設下具野心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並為了擺脫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的煤炭能源,開始增加被視為「橋樑燃料」(bridge fuel)的天然氣進口,並將主要目標放在天然氣田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尤其是土庫曼。
土庫曼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管道天然氣進口來源,主要是透過2009年完工、橫跨土庫曼、烏茲別克與哈薩克長達2,000公里的「中亞輸氣管線」(Central Asian Gas Pipeline, CAGP)提供中國所需的天然氣。在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日增下,經濟大幅依賴能源出口的土庫曼對中國這個大客戶,也準備擴大供給,將從目前的每年400億立方公尺逐步增加到1,000億立方公尺,試圖打造「雙贏」(win-win)局面。
船運液化天然氣 存在地緣政治風險
在天然氣的輸送方面,美國「歐亞新聞網」(Eurasianet)報導指出,雖然也可以透過船運送抵港口的終端氣槽方式進口,但這種方式存在地緣政治的風險。「歐亞新聞網」引述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of Energy Studies)分析師歐蘇利文(Stephen O'Sullivan)的看法:「與美國的貿易戰提醒中國,進口能源有風險,尤其是利用船運。」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爆發的貿易戰中,由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成為兩國課徵報復性關稅的項目之一,威脅到中國的天然氣供應。
因此歐蘇利文認為,中國利用與「中亞國家建立的管道進口天然氣,感覺更舒適也更安全」。
除了環保與地緣政治因素,天然氣進口需求擴大,以及天然氣價格不斷飆升下,促使北京進一步推動投資中亞的天然氣田。
「歐亞評論」(Eurasia Review)網站9月曾刊登文章指出,中國已同意重啟投資土庫曼一個未完成且技術具挑戰性的復興氣田(Galkynysh)計畫,將鑽探三口新井,該氣田是全球天然氣儲藏量最豐富的5個氣田之一。
除了能源利益外,中國為了維護新疆地區的穩定,1997年與中亞國家簽署禁止維吾爾族團體協議,北京並以投資與經濟合作回報這些中亞國家,例如在哈薩克,中國的投資與合作計畫突破500億美元;其他4個中亞國家,包括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雙邊投資與經濟合作也超過20到30億美元。
維護利益與對抗極端份子 北京擬在中亞部署軍力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能源需求增長,各界關注中國是否會在中亞部署軍事力量,以維護能源利益,並與俄羅斯在地區安全方面進行合作。
首先可以從中、俄簽署雙邊友好合作條約與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已成立20年來看,中、俄維持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傳統,可能為兩國在中亞地區開展聯合安全行動指明道路。例如9月11日至25日在上合組織主持下,於俄國與哈薩克接壤的奧倫堡地區(Orenburg)舉行的「2021 年和平使命」(Peace Mission 2021),中國方面就派出550多名官兵參與演習。
此外,在塔利班接管阿富汗政權後,俄國擔心伊斯蘭基本教義極端份子可能越過邊境,策動與阿富汗接壤的塔吉克與吉爾吉斯等國動亂,因此莫斯科已經提供這些國家軍事設備,並透過莫斯科領導的軍事聯盟「集體安全公約組織」(CSTO),在阿富汗邊境舉行軍事演習。
資深記者萊利維爾德(Michael Lelyveld)在「歐亞評論」撰文表示,由於中國與俄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不排除莫斯科會要求北京加強維護中亞安全的可能性。
未來中國是否真如專家分析,在維護能源安全與對抗極端份子的背景下,在中亞地區部署軍事力量,將是中亞地區國際關係演變的觀察重點之一。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買完綠電換買綠色天然氣 台積電與中油簽合作MOU
氣候立法不足 德國16名青年要告5邦政府
未收到付款 印尼終止與挪威的減少伐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