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癌後心理調適 漸受重視

癌症已經多年蟬聯危害國人健康的十大疾病首位,臺安醫院身心科主任張育彰表示,民眾對於疾病的重視,也從即早發現正確診斷、積極治療到復防復發,逐漸增加關注到生理以外,社會與心理情緒層面的議題。

癌病診斷治療到恢復日常生活的過程,病人本身與家屬、親友、照顧者等都會受到相當的影響,特別是在心理情緒的適應照顧需求,更是目前提升整體醫療與生活品質重要的環節。

張育彰指出,患者在被診斷罹癌後,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與情緒感受,這些都會影響後續面對疾病的態度,如何去認知這個疾病,如何看待生病的原因、症狀、嚴重程度,也左右了自己所期待的治療與協助。

根據研究顯示,癌症患者一半以上會有情緒困擾,相當比例符合如憂鬱症、焦慮症、適應障礙診斷的程度。對於焦慮情緒,應該要釐清什麼是焦慮與為什麼會焦慮。

恐懼是面對危險情境的防衛機制,當這樣的反應強烈到無法控制,甚至嚴重干擾到生活功能,就會形成焦慮、強迫、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張育彰表示,生病導致患者心情不好、吃不下、睡不著並不等於憂鬱症;換言之,憂鬱症也絕不只是一時心情不好而已,其影響的時間與程度、干擾到精神與生活更多層面,都是臨床診斷的依據。

而為了達到強化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降低疾病復發等目標,癌後調養強調生活型態的改變,注意飲食與規律運動,同時更需要適當的壓力管理與介入處遇,避免壓力導致血壓、血糖調控與免疫功能維持的干擾。

並利用瑜珈、冥想、肌肉放鬆、正念等技巧,練習活在當下而專注當下,轉移過去與未來過多的負面意念與情緒。

專家表示,持續的心理情緒關懷、壓力適應的評估與諮商、身心症狀的篩檢與治療處遇、家屬親友的衛教諮詢、末期疾病的心理調適等,都是身心科醫師在臨床照護工作的範疇。

盼藉專業協助讓患者在面對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隨時擁有更清楚的指引,維護良好的生活照顧品質與身心的平衡。

★更多追蹤報導

癌症沒想像中遠 青年罹癌近十年成長18%
只是腹痛、腹瀉 壯年男竟患血癌
乳癌拖3年化濃潰爛 精準新療法撿回一命
乳癌媽拚生子 7年前冷凍胚胎助圓夢
​及早發現口腔癌 醫師教2點自我檢查

-------------------------------------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