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的未來~美麗的台灣蝴蝶飛到哪去了?
記者田欣雲/桃園報導
驅車上拉拉山途中,「拉拉山旅遊服務中心」就在下巴陵那處不收費的收費站旁,門前一座嶄新的人行步橋,橫跨馬路,通往中心對面的「幽境步道」,走階梯往下幾步,映入眼簾的是面被巨型蝴蝶圖騰棲止的入口,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棟小屋,正是去年新闢建的蝴蝶生態館。
生態達人陳信守說,全台蝴蝶有四百多種,拉拉山囊括了一半,而光是服務中心對面這塊區域,就出現過九十幾種蝶類,加上此地正是大紫蛺蝶的活動區域,所以被視為北橫一帶相當重要的賞蝶據點。
瀕臨絕種的大紫蛺蝶,是蛺蝶中的大塊頭,展翅寬約十餘公分,透著豔紫藍色的背翅是牠的迷人之處,卻也因此引來殺身之禍。
▲蝴蝶生態館中,詳細說明了瀕危生物「大紫蛺蝶」的美麗與哀愁。(記者田欣雲攝影)
早年台灣被國際稱作「蝴蝶王國」,不只因為台灣的蝴蝶多、種類多,也由於台灣興盛起「蝴蝶加工業」,將活蝶做成的標本,用蝶翅拼成的蝴蝶畫,皆可外銷出口,為五、六十年代的台灣賺進可觀外匯,大紫蛺蝶也在採蝶人的「推波助瀾」下,正式登上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冊。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蝴蝶早已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意捕捉,陳信守表示,在蝴蝶生態館裡的蝴蝶標本是由收藏家提供,來源可上溯至民國七十年代的採蝶人,之所以對年份如此篤定,全因為採蝶人在收藏時留下了蛛絲馬跡。
早期採蝶人採捕到蝴蝶後,會將蝴蝶的雙翅闔起,並用報紙夾住保護,避免損傷,等到要做標本或作畫時,再將蝶翼展開。陳信守說,因為這批夾蝶翅的報紙日期是民國74年,所以能確定採蝶年代。
▲館裡標本櫃中收藏的黃鳳蝶,正是身分證上防偽蝴蝶標記的本尊。(記者田欣雲攝影,右下圖取自內政部網站)
「幽境步道」規劃成生態園區後,廣植蝴蝶幼蟲食草及蝶類蜜源植物,因此吸引了許多蝴蝶前來傳宗接代,蝶況相當良好。陳信守說,從前大紫蛺蝶一年只見得到兩三隻,現在6月一天能發現5到6隻。過了大紫蛺蝶的季節,接下來是鳳蝶登場,為了嚇唬天敵,鳳蝶幼蟲會擬態成蛇狀,躲避鳥類覬覦,現在來拉拉山,不難發現牠們的蹤跡。
▲圖左:生態園區外設置的網室採活動式,可降低對蝶類的影響;圖右:園區內多樣的食草植物,吸引蝴蝶在此繁衍後代。(記者田欣雲攝影)
過去,曾經是滿山飛舞的蝴蝶,為了台灣的經濟成長而犧牲生命;放眼今日,成長的經濟讓我們用有錢營造棲地、重視生態,但想要回復「蝴蝶王國」的往日榮景,卻已不可得。自然環境的過度開發,生態資源的濫捕濫殺,結論將是不可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