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增27%冠心病與慢性發炎風險!狂進補、氣炸鍋竟也是發炎兇手


【早安健康編輯部】近年來以「斷食」減重或維持健康成為一股潮流,許多民眾利用168、52等數字型斷食法,成功減去體重,健檢數字也有機會「由紅轉黑」。不過國外研究竟發現,不吃早餐的男性,可能會增加27%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全身性發炎的風險。而心血管相關疾病,病灶發生在血管壁上,往往與發炎有莫大關連,成為民眾維持健康的一大隱憂。

慢性發炎才是動脈硬化的真正原因

不同於急性發炎往往僅限於病菌入侵,與免疫系統大戰的局部區域,慢性發炎、特別是血管發炎,因為症狀不一定明顯易察覺,長期下來對健康的危害很大: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與動脈硬化有著直接關連。

動脈硬化是血管內壁長期堆積了許多膽固醇的緣故,但是不僅僅是因為體內膽固醇太多才造成堆積,不如說膽固醇堆積是一種結果。成大附設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黃智群表示,研究發現,往前追尋源頭,可以發現發炎需要膽固醇修補組織才是原因。

以下圖來比喻動脈硬化的過程,可以想像是一場「發炎的party」:平常免疫細胞如白血球等,會在血管裡流動,而不是停留在血管內皮細胞上。而在發炎發生,或是有某些外來物或不該有的物質出現時,就好像是在對免疫細胞「招手」讓他們來執行清除外敵的任務,於是免疫細胞就自然會聚集過來,進一步產生活性氧、細胞激素、凝血因子等。

若是問題長久沒有解決,原本良善的殺敵任務轉變成為慢性發炎,對正常血管細胞的連帶傷害也不斷累積,不僅使血管壁變厚,形成像是狹心症的血管狹窄問題,還可能促使急性斑塊破裂與血栓,造成突發性的心肌梗塞,恐危及生命。

若是問題長久沒有解決,原本良善的殺敵任務轉變成為慢性發炎,對正常血管細胞的連帶傷害也不斷累積,不僅使血管壁變厚,形成像是狹心症的血管狹窄問題,還可能促使急性斑塊破裂與血栓,造成突發性的心肌梗塞,恐危及生命。
若是問題長久沒有解決,原本良善的殺敵任務轉變成為慢性發炎,對正常血管細胞的連帶傷害也不斷累積,不僅使血管壁變厚,形成像是狹心症的血管狹窄問題,還可能促使急性斑塊破裂與血栓,造成突發性的心肌梗塞,恐危及生命。

氣炸鍋不宜取代高溫烹調,3 NG飲食行為你有幾項?

慢性發炎與飲食有很大關係,我們常聽到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例如少吃精緻食物、定時定量等等,還有哪些台灣人常見的飲食NG行為,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降低慢性發炎程度?

1.高溫烹調少用,烤箱不超過120度

糖化終產物(AGEs)除了存在於很多食物中,高溫烹調也會增加它的含量,而此類物質吃下肚後,免疫系統就會產生反應,產生發炎。台灣各地特色料理頗多高溫烹調,如果外食難以避免,至少在家裡可以儘量少用,特別是煎、炸類。

至於烤的料理較少用到油,是否可以呢?烤的溫度會依需求設定,往往也會達到高溫的範圍。防毒教母譚敦慈其實很常用烤箱料理食物,但是都會把溫度限定在120度,如果烤得久一點是可以接受。

至於近年來非常熱門的氣炸鍋,也是一種高溫烹調,只不過它比較會造成跟致癌因子相關的分子,因此並不建議取代傳統高溫烹調法。

2.冬天進補是社交不是補身

從中醫觀點來看,進補過頭可能會有上火的情形,「火」身為六邪毒的一種,中醫師莊雅惠便指出這是一種發炎狀態。

因此不論是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等,都以適量吃為原則,或許以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把冬令進補當成是偶一為之的社交活動,要比真的當成「進補」,可切合實際需要。

3.如要飲酒需適量

飲酒文化在台灣不分性別,是社交場合重要元素。飲酒過量,會導致脂肪肝並引起發炎;由於部份研究指出少量紅酒對減少心血管疾病有正面幫助,腸胃肝膽科醫師張振榕表示,他個人建議適量引用就好,一週一到兩次,每次男性酒精攝取不超過40克女性不超過20克。

實際換算,男性一次不超過3瓶啤酒,或是360‌cc紅酒,或120‌cc威士忌,或90‌cc一般高粱酒。女性一次不超過1~2瓶啤酒,或是180‌cc紅酒,或60‌cc威士忌,或45‌cc一般高粱酒。

此為《早安健康》10月號雜誌《終結慢性發炎》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終結慢性發炎》早安健康雜誌連結
《終結慢性發炎》早安健康雜誌連結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不吃早餐增27%冠心病與慢性發炎風險!狂進補、氣炸鍋竟也是發炎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