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對話》狒狒之亂突顯國人基本知識不足?哲學家談動物倫理:要克服恐懼

動物權利近年備受討論,台灣3月初出現東非狒狒逃竄數十日,最終命喪獵槍口的「狒狒之亂」,更讓動保議題掀起廣泛關注。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由作家龍應台與哲學家錢永祥進行對談。錢永祥坦言,他不是動物專家,但當動物能夠感知痛苦時,就已經有道德地位,人類也就該去思考要如何對待動物。

龍應台指出,自己和錢永祥都不是動保行動者,她在台東的家看到眼鏡蛇仍會崩潰,但錢永祥新著《人性之鏡》細談人類與非人類動物關係的哲學議題;尤其在當今人類中心主義的時代下,地球生態已被人如此破壞,人類道德中到底有無賦予動物地位、與動物應如何相處等,都是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龍應台提到,台灣今年的狒狒之亂引起全國矚目,但當時台媒提及的多是不要直視狒狒、若被攻擊應如何應對等宣導,相形之下美國紐約動物園也同時發生展翅後長達2公尺的貓頭鷹脫逃,但美媒關注焦點則是貓頭鷹如何生存,與台灣輿論的語境差異很大、態度截然不同。

台灣人需重新教育?錢永祥:對野生動物第一反應多是恐懼

錢永祥提到,儘管他不是動物專家,但包括動物與人都會感知痛苦、想要過得愉快等都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不太需要科學知識,他希望讓普通人看到動物身上人類忽略幾千年的特色,挖掘出動物倫理的思考角度,因為當動物能夠有感知痛苦的能力時,就有明顯的道德地位,人類也就該去思考要如何對待動物。

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作家龍應台表示,談道德跟動物倫理時基本上就是從人的角度,道德是衝著人來界定界線進行規範。(取自龍應台基金會直播)
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作家龍應台表示,談道德跟動物倫理時基本上就是從人的角度,道德是衝著人來界定界線進行規範。(取自龍應台基金會直播)

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作家龍應台表示,談道德跟動物倫理時基本上就是從人的角度,道德是衝著人來界定界線進行規範。(取自龍應台基金會直播)

不過,錢永祥說明,感知痛苦是有無道德地位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但人類生活中較常會接觸到的動物基本上都有感知痛苦的能力,這件事沒有太大爭議。對於台灣與美國看待動物脫逃議題的差別,他認為,不清楚這是否為文化差異,但就個人觀察,台灣人對待野生動物的第一反應多是恐懼。

錢永祥直指,台灣人對不受人類控制的動物多半都會感到害怕,甚至連對路上的流浪狗都會恐懼,歸咎原因可能是日常生活接觸太少,這就需要調整心態去克服恐懼;且所有國人都需要被重新教育,如同台灣教材至今都未出現要用何種態度去對待流浪狗,這樣非常基本的知識都還很缺乏。

錢永祥:平等看待動物,但也不能犧牲掉基本利益

談到人類與動物能否達到平等地位,錢永祥認為,應把痛苦當作道德關心的焦點藉此將範圍擴大,因為動物與人類都能感知到痛苦,但人類跟動物感受痛苦的能力不一樣,自然就不可能平等,不過人被剝奪吃豬肉慾望的痛苦,當然不如豬隻被殺死的痛苦,所以平等主義在此可能就會得出不要吃豬肉的結論。

然而,錢永祥表示,他會盡量把個人與動物的利益放在平等的角度來看,但也不能犧牲掉一些最基本的利益,例如要讓自己繼續生存下去就是基本利益,任何道德要求都不能高到要放棄基本權利,「我不覺得任何道德上的平等主義會做出這麼嚴格的要求,平等主義對任何人的要求、做的犧牲都應該是有限的。」

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哲學家錢永祥坦言,他不是動物專家,但當動物能夠感知痛苦時,就已經有道德地位,人類也就該去思考要如何對待動物。(取自龍應台基金會直播)
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哲學家錢永祥坦言,他不是動物專家,但當動物能夠感知痛苦時,就已經有道德地位,人類也就該去思考要如何對待動物。(取自龍應台基金會直播)

龍應台基金會29日以「動物『解放』,人在哪裡?」為題舉辦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哲學家錢永祥坦言,他不是動物專家,但當動物能夠感知痛苦時,就已經有道德地位,人類也就該去思考要如何對待動物。(取自龍應台基金會直播)

被問到期盼看完《人性之鏡》的讀者有什麼改變,錢永祥回應,如果每個看完書的人都能像龍應台一樣,開始反思自己與動物相處的經驗,並思考如何對待動物等問題,就是非常重要的面相,包括吃完肉是否會有一絲愧意等,這些都會是人類改善對待動物的方式,若能夠少吃點肉,「我覺得那個就是有差。」

動物實驗該取消?錢永祥:現在已經較有責任感

至於動物實驗,錢永祥指出,相關實驗應該有更嚴格的審核標準,現今的科學界也有在進步,以前沒有動物道德地位的觀念時可能會濫用動物來做實驗,但現在已經較有責任感,且實驗基本上是不能用人體進行,雖然找不到人性最後防線畫在人類實驗的理由,但犧牲人命確實就是道德底線,若突破將不堪聞問。

親赴現場旁聽演講的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主任秦咸靜則說,做實驗的科學家應該是無時無刻都處在道德矛盾裡的族群,現在的動物實驗跟以前比起來是否真的較為進步,其實仍要看每個地區的道德宣導教育,每個人的道德認知不同,在做實驗的時候如何去看待動物,就會有不一樣的作法。

此外,錢永祥強調,台灣有許多如神豬等傳統文化,但極端的說文化就是「藏污納垢」的地方,歷史上遺傳下來對的歧視、壓迫都是在各種文化生存,「如果說傳統文化是那麼神聖,那我們今天要回到哪一個文化?」龍應台則說,談道德跟動物倫理時基本上就是從人的角度,道德是衝著人來界定界線進行規範。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