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制戴口罩、測陽即治療…中研院院士防疫9大策略:omicron已是不一樣的疾病

台灣疫情逐漸升溫,衛福部日前推估高峰會在5月11日,單日本土確診數恐破10萬。對此,中研院院士、生醫所所長郭沛恩,同時擔任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主持人,在5月4日,以英文向前副總統陳建仁及指揮官陳時中提出策略及大方向思維,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翻譯,內容摘要如下:

目前Omicron已經是台灣主要的病毒株,指揮中心策略上往共存移動是對的方向,但是目前有些政策及傳遞的訊息可能無法持續也有改善的空間。

(1)Omicron和之前的alpha/beta/delta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的疫苗是基於alpha病毒株而開發,雖然打滿追加劑確實可減少重症及死亡,但是無法預防感染。

加上Omicron潛伏期短、高度傳染性的特色,防止感染難上加難。還好它引起的是輕症,病程及能傳染的時程皆縮短。

(2)所以之前高度重視的疫調及足跡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在避免感染會徒勞無功!除非能做到極嚴格的隔離、或與人接觸皆適當配掛N95。

由此意謂無症狀的一般人做篩檢意義不大且浪費資源,只有那些與易受傷害族群接觸的人,如醫院和療養院的工作者,才有必要。

(3)雖然住院率和死亡率低,但是若以0.04%的死亡率,則2300萬人仍有機會上看9200人死亡;0.4%住院率,也會有92000人的住院,所以關鍵在於如何讓易受傷害族群免於進展成重症。

目前用於alpha/beta/delta的抗體或瑞德西韋,對於omicron成效不彰。反而口服抗病毒藥物,不論是輝瑞或默克公司的藥,可預防死亡率(減少85%以上)及住院率。

paxlovid在臨床試驗效果較佳,惟有很多的藥物交互作用,所以有些老年人反而無法使用;molnupiravir可能對孕婦有誘突變風險,但是對那些已經過生育年齡的老年人則很安全。

基於以上理由,應該傳達以下訊息給大家:

(1)與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已經是不一樣的疾病,而且台灣整體對omicron沒有免疫力。台灣之前在全國民眾的合作及犧牲下,對前幾波造成全世界巨大損害的防疫做得非常好,這一成果屬於全民配合及指揮中心領導有方。

(2)儘管無人可免於omicron的感染,然有鑑於多數輕症,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應轉向治療高危險族群而非預防感染。

(3)之前受政策而嚴重影響的族群及團體,在此波公衛政策更改時應優先考慮讓其復原。

(4)之前有些政策對民眾相當混亂,此波應該更具邏輯及一致性。例如要求民眾在戶外戴口罩,但是室內群聚卻不用,就自相予盾!

個人因此建議政策調整為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人民的生活:

1. 對易受傷害族群,如老年人及有嚴重共病者,甚至可派護理人員到安養院提供注射疫苗服務,目標是讓目前65-75歲約3成、75歲以上約4成尚未施打疫苗追加劑的人再打好打滿。

2. 「測陽即治療」(test positive and treat),在未有明顯症狀即治療的花費遠比住院便宜。

3. 不須再把輕症放在檢疫所、旅館或醫院。

4. 和確診者有密切接觸的人,若是無症狀且須和其他人接觸,建議但非強制戴好口罩5天。

5. 不要對無症狀個人檢測,除非他們的工作要求。

6. 不要再關學校、工廠、辦公室,只因有陽性個案。

7. 不要再強制戴口罩,不戴口罩也無須處罰,除非是狀況4。

8. 不要再強制隔離,對陽性者建議戴口罩,且不要和他人共餐。

9. 不要再對國外來者做檢測或隔離,國內已經比境外國家高,沒有理由對沒有症狀的人有兩套不同處理劇本。

以上建議是希望國家資源用於搶救重症高危險群及保全國內的醫療量能,而非收集感染人數的數據。


更多今周刊文章
穿補過的內衣、戴地攤手錶...為何有錢人喜歡「裝窮」?她去富豪家後領悟「簡單生活」真諦
南韓影后「腦出血」前喊頭超痛,昏迷17小時…3徵兆恐就腦中風,「立刻做這步」降死亡率、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