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

文/UHO優活健康網 王韻雅

每年夏天氣溫屢創新高,中暑就醫人次也逐年增加,然而,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產生,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長時間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中暑症狀,最好及早就醫診治,並討論是否要進行刮痧治療。

圖/pixabay提供

翰醫堂中醫診所醫師陳信宏於臉書粉絲頁發文,近日診間多了很多「陰暑」的患者,一般人有聽過熱中暑,好像沒聽說過陰暑,究竟什麼是中暑?什麼又是陰暑?中暑是否能刮痧呢?陳信宏也一一為民眾解答疑問。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後,喉嚨卡痰怎麼辦?中醫「養陰潤燥6藥方」助排痰修復

熱到吃不下就是中暑?

因為天氣炎熱,而造成汗出多而影響食慾,或是伴隨有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食慾不振、失眠等情況。在中醫的定義上,可以稱之夏疰,或為熱傷害的輕症。

延伸閱讀:
夏天熱昏頭!竟跟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教你吃「這3樣」防熱中暑

中暑分成2種?

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產生,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長時間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另外體質虛弱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

陽暑:指當身體已完全喪失調體溫度能力後,出現的熱傷害輕症,症狀包含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噁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酸痛、胸悶、口渴、焦躁不安、頭痛、頭暈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

陰暑:可視為近似濕熱型感冒,產生原因大多與毛孔與汗腺,因在冷氣房環境裡,不易張開,導致體內如果受到濕熱外邪侵擾,就很容易會出現悶熱在體內不散的情況。症狀包含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噁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酸痛、胸悶、口渴、焦躁不安、頭痛、頭暈、食慾不振、腸胃不適、胸悶、心悸、手腳發軟等不適。

陰暑可以刮痧嗎?

中醫一般認為,不通則瘀,通則不瘀,透過刮痧能有助於氣血通暢,透過刮痧擠壓組織過程,也能排除體表汗液,增加排熱的效果。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可適時給予侷部刺激,而造成出痧 的現象,刮痧會造成侷部組織的破壞,並能調整侷部的血液灌流,進而達到再造再生的效果。

誰才可以刮痧?
肩頸僵硬、腰背痠痛、感冒後發熱、急性咽喉炎與熱傷害輕症(如: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只要是有熱證的表徵,都是非常適合刮痧處理的。

誰不適合刮痧?

如果身體已處於過度疲勞或虛弱、神經緊張、空腹、吃太飽、酒醉、女性月經期間,則應該避免刮痧。其他較嚴重慢性疾病者,如肝腎功能不良、嚴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異常者,則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刮痧。

延伸閱讀
剛入夏!熱傷害比去年增1.5倍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2種」處理原則大不同
今氣溫飆升多喝水防中暑!夏日補水「4迷思」中醫解答了
夏天「中暑症狀」恐是胰腺癌前兆 醫列3症狀:快就醫

看更多相關新聞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 新北、桃園等10縣市大雨特報注意雷擊
氣象局發布台中以南10縣市高溫資訊 台東注意焚風
本周天氣加颱風展望!未來一周天氣更炎熱
太平洋高壓西伸「雨少」 現「入夏新高溫」
路上驚見「乾濕分離」界線 氣象局說原因:夏天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