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會讀書的孩子 才被肯定

新北市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師生攜手打造泰雅原住民家屋,展現自主學習能力。(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市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師生攜手打造泰雅原住民家屋,展現自主學習能力。(本報資料照片)

早年台灣只有會讀書的孩子才會被肯定,具有運動、美術等專長的孩子常被忽略,學習歷程相對辛苦。但隨著家長觀念的改變,促使台灣教育體制更開放,實驗教育學校接收了更多元的學生,讓每個孩子的特長都可以發揮且被看見。

以前的學生若不適應傳統學校教育,會選擇在家自學或就讀體制外學校,但他們的學歷不被承認,還要通過教育部同等學力考試後,才能跟一般學生具有同樣的升學資格,有些人因此比同儕晚1年升學。

近年許多父母觀念改變,也促使立法院通過《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和《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等實驗教育三法,原本體制外的學習方式,如今也被體制承認。

實驗教育是一種和主流體制不同的教育,指政府或民間為促進教育革新,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從而探究與發現改進教育務實的作法。教育部統計,6年來實驗教育學校增加58校、學生數增加1萬人。

根據觀察,實驗教育學校出來的學生,成績不見得好,若要跟一般學生考學測、分科測驗來升學,往往居於下風。但他們普遍有個特質,是勇於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更具有自主學習能力。

對許多家長而言,孩子具有自主學能力比具備其他才能更重要,這項能力可以讓他們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而教育部保有「特殊選才」管道,具特殊才能的學生不用考學測也能升大學,替實驗教育學校畢業生留一條進大學的路,都讓更多家庭放心嘗試不同的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