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政治人物也掏錢下選舉廣告:意見領袖加入 打「口水仗」還是重建討論空間?

2024 總統大選即將到來,本屆總統候選人的臉書廣告投入,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粉絲專頁的總金額都已經超過 300 萬。除了政黨大手筆出資,臉書上也有不少以個人或民間團體為名義的粉絲專頁投放政治廣告。

為了觀察這些自掏腰包或小額募資為候選人在臉書上下廣告的趨勢 ,READr 以 2024 年 3 組總統候選人的名字和推薦政黨為關鍵字,分析 Meta 廣告檔案庫資料,檢視自 2019 年 9 月至今,非政黨、非政府粉絲專頁廣告趨勢與曝光。

儘管這些粉絲專頁廣告投放總金額幾乎都未達百萬,但仍有 20 個花費超過 10 萬。有趣的是,有些人在同時為不只一個粉絲專頁下廣告。像核能公投領銜人黃士修,過去曾為自己經營的數個粉絲專頁下廣告。特別的是,多重粉絲專頁廣告的出資者,幾乎都有明確政治傾向。

Meta 廣告檔案庫中,一位名為「盧敬昕」的廣告主,過去曾在「台北U&ME」「反對獨立參選 和阿銘說不」等四個粉絲專頁下廣告,前者曾一度更名為「非綠大初選」、「唐平榮 執行長的人生甘味廚房」。廣告內容大多為批評民進黨,去年底曾為臺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宣傳,今年則強調非綠聯盟整合。

另一名廣告出資者「廖郁琪」則曾在「臺灣非賣藥電台」、「Wetalk高雄」、「高屏幹譙學社」3 個粉絲專頁下廣告。據 Meta 廣告檔案庫顯示,「臺灣非賣藥電台」截至 12 月已投放逾百萬元,而「Wetalk高雄」事實上在剛創立時名為「國民黨團結聯盟」、「kmt南方團結聯盟」後在 2020 年高雄經歷罷免與補選後,才更名為目前名稱。

為三個以上粉絲專頁出資的,還有此次參選立委、曾任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青年團總團長的「林家興」,他曾在「ROCUN 返聯特攻隊」、「台青攻郎威Talk like a human being」、「新共和通訊New Republic Report」3 個粉絲專頁投放廣告。

「(有些)粉絲專頁名稱通常會取得很中性,讓你不知道它是誰。」長期研究選舉民調的北大公行系教授劉嘉薇說,例如上述幾個專頁名稱,有些涉及對社會評價,卻不一定可以連結其傾向黨派,有些則是曾經歷幾次選舉表態,被貼上標籤。

她指出,瀏覽臉書貼文時,民眾普遍不會第一時間注意到粉絲專頁成立時間、成立簡介與創辦人是誰,但會留心粉絲數的規模,「如果只有 500 個,那大家可能不會想看,但如果有 5 萬個,那就值得一看。」

臉書將社會議題與選舉廣告利益揭露透明化,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陳憶寧認為,從個人名義出發,無論是肯定或是批評政黨的言論,在這個機制下,「你要說服別人,當然要找看起來不相關的第三人幫你說話更有效益。」不過反過來說,看起來有政治傾向的廣告,不一定全都是政黨刻意操作的「網軍」。

她認為,這些粉絲專頁有些是跟特定陣營比較友好,有些則是出於本身的政治傾向,發揮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在社群平台中可以發揮為爭議事件的定錨作用。」

READr 透過 ChatGPT 協助判斷每則廣告的內容,是否包含對各黨候選人的正負情緒,從中發現:上次廣告投放高峰落在 2020 大選後,但批評藍綠兩黨差異不大,正面廣告則以綠營佔優勢,4 年過去,藍白正面廣告增加。

我們也專訪到幾位粉絲專頁經營者,自身的政治信念支持他們投入時間和資本經營粉絲專頁,但現有的臉書機制,加上政治情勢對立,要說服不同立場的人仍十分困難。

對於過去 5 年負面情緒廣告的聲量變化,不同粉專的經營者解讀不同。工程師看政治的經營者 Robert 認為,輿論從過度傾斜綠營,逐漸趨於三方勢力平衡。本名陳延昶的 486 先生則認為,執政一定會有包袱,當選舉激情過了之後,大家慢慢形成一種民主性。「E.政策網」經營者、過去曾創辦媒體公司未果、後轉戰臉書營運的翁約博,臉書廣告提供一個讓自媒體可以簡單低成本經營的方式,重獲公共議題的討論權。

資深廣告從業人員、過去也曾為藍綠政治人物操盤廣告投放的 C 坦言:「這些意見領袖站在在野的立場上,本來就比較會有聲量。因為有挑戰者的成分,所以大家喜歡看。」他提到,比起表態支持誰,大家更喜歡攻擊性、帶有批判的文章。

政治廣告投放率 18-24 歲成長

從這些政治廣告的受眾來看,年輕人成為各粉絲專頁加強呼籲支持對象。

C 提到,在加強觸及的目標前提下,這樣的趨勢很自然。「如果你的廣告預算有限,我們建議一定是投給比較年輕的這一段。第一個就是你抓不到他,你不知道他在哪裡(吸收資訊),」透過廣告增加能被年輕人看到的機會,「二來,就是他的投票行為還沒那麼固著。」

不過 C 也補充,即使經營者不額外設定廣告受眾,並且每個年齡層都選擇投放,臉書廣告機制自動演算的年齡佔比上,也會因為年輕人是上網群眾大宗,因此通常廣告投放比例也會比其他年齡層高。

「不管是用負面的攻擊或正面形象塑造,」劉嘉薇強調,願意花費金錢是一種積極行為,無論是理念驅使或是有意操作,背後經營者抱持著自身對政治的期待「應該都是清楚的」。

資深從業人員 C 則認為,廣告受眾的設定投放,在小成本經營的粉絲專頁上差別不大。同時,無論是政黨或非政黨粉絲專頁,都同樣要努力讓素材跟上演算法紅利,早期的圖卡到現在的短影音,「如果沒有一定資本,效益不會差太多。」

「單一人物來講,沒有誰一定不重要或一定重要。」C 也指出這些粉絲專頁影響力都是流動的的,隨著不同時事背景,甚至有些人走入政壇,影響力也會改變。486、四叉貓、歷史哥⋯⋯這些非政黨粉絲專頁,「 他們 8 年前可能對選舉來說不重要,但 4 年前很重要,下次選舉沒意外可能也會很重要。」C 認為,但同樣的,「也會有下一個 486 ,這些意見領袖只會愈來愈多。」

想看更多廣告實例、專訪內容,歡迎閱讀完整報導:不是政治人物也掏錢下選舉廣告:意見領袖加入 打「口水仗」還是重建討論空間?

更多鏡週刊報導
競逐「掌握國防外交權」總統大位 賴侯柯相關政見對中態度差異最大
串流時代:八成院線電影上架串流 電影票房貧富差距擴大、內容競爭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