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聯合國的一員 江啟臣:台灣不只能幫忙且已經在幫忙

中華人權協會今舉辦難民日研討會。(蔡宗穎攝)
中華人權協會今舉辦難民日研討會。(蔡宗穎攝)

中華人權協會今(22日)舉辦2024世界難民日研討會。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致詞時表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民的良善與好客,而這些不只在台灣,更在世界各地需要幫助的地方也可以看到這些善良力量的蹤影,也正是這些善良的團體,讓台灣面對巨大國際壓力也能走出去。最後他說,台灣不只能幫忙,且已經在幫忙。

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中華人權協會響應世界難民日於今日舉辦「2024世界難民日」研討會,邀請接觸難民領域的人士分享經驗。包含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陳剛毅皆出席。

活動首先播放影片,回顧各個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在世界各地,包含非洲、烏克蘭、柬埔寨等地執行的各項計畫與成果,在世界各個需要幫助的地方,都會見到台灣的蹤影,展現台灣良善的軟實力。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博表示,今年世界上天災人禍非常頻繁,戰火紛飛,國際上相對應的難民問題與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不過世界上好像冥冥之中,有不幸的地方,善的力量都會出現來平衡,而其中一部分就是來自台灣。今年集結各個NGO展現工作成果,期盼集合台灣的善,讓大家看見台灣的軟實力,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鼓勵社會一起響應。

江啟臣則表示,外國人來台灣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民良善、好客的氛圍,而這樣的風景不只在台灣,在全世界需要幫助的地方都能見到。從東南亞到非洲到中東,到戰亂的烏克蘭,都可以看到台灣的良善力量,過去常說為善不欲人知,但我們必須讓更多人、全世界知道這些善行,才能呼朋引伴,一起做善事。

江啟臣續指,即便中華民國外交處境艱難,但全世界都看得到台灣的蹤影,看得到國旗,就是台灣為善理念的成果。即便不是聯合國的一員,但不會因此就放棄幫助人的機會,這也是為何台灣在面對國際社會巨大壓力時,還是走得出去。

江啟臣指出,根據聯合國統計,符合聯合國難民公約的難民人數有1.2億人,等同日本人口數,更比去年的1.1億人多了1000萬人,平均每69人就有1位是難民,然而這僅是符合聯合國定義難民的人數,其他包含受到戰爭、天災影響的還有更多,且這數字令人擔憂地還在增加中。而想要讓數字降低,沒有更多團體投入恐怕不容易。

最後江啟臣強調,Taiwan not only can help, but also is helping。

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表示,我國身為地球村一員、國際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多尼來也與各民間團體攜手協助各界難民,透過募集財務、資源等方式提供人道援助,向世界來傳達來自台灣的善心,讓台灣的社福、醫療衛生、實力以及熱情持續在世界可以發揮影響力。

呂建德表示,衛生部也將持續秉持推動社會福利及衛生醫療的願景,支持各個民間組織,最後他引用哲學家康德所說,「持續追求全世界持續且永久的和平」,而台灣人也是愛好和平的,希望持續發揮世界一家的精神,支持全球難民人權。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陳剛毅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政治穩定且具有健全法制與人權保障制度,台灣對人權的尊重和實踐有助增進公民社會的信任也有助於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的實力。而台灣有超過10萬個NGO,無論從新冠疫情或地震等困境,都可以看到政府與民間協力進行國際關懷。

陳剛毅表示,過去在5、60年代,面對戰後重建,依靠美援提供台灣發展基礎建設及工業發展的基石,並在70年代迎接經濟起飛,而去年美國《全球金融雜誌》公布,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4名,台灣已經從過去接受援助到現在有能力援助其他國家,同時肩負著提升全球人類發展的使命,致力實現保障人權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