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下的有感行業 農曆年前 當鋪生意增4成

景氣差加上金價大跌近3成,今年中小企業老闆典當融資以名表最值錢,當鋪近期典當品8成是名表,連台商也加入。(張鎧乙攝)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景氣好壞,典當業最有感,當鋪業者表示,農曆年前生意成長4成。台北永安當鋪負責人林豐澤說,近1年典當市場以名表為主流,不僅數量倍增,占比更逼近8成。相對的,金價近1年雖下跌3成,仍有不少民眾忍痛典當求現。 林豐澤表示,名表成典當品主流,意味景氣真的「當」(Down)到谷底。一般來說,名表比珠寶實用,對缺錢的中小企業主來說,典當順序一定是珠寶、金(首)飾,最後才是名表。名表橫掃當鋪,代表值錢的珠寶早已當光光。 金銀珠寶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李文欽表示,珠寶因為稀有性,近3年漲幅翻倍,鑽石、藍寶石、紅寶石等都很值錢,目前仍是最受歡迎的當品,只要有老闆釋出這些典當品,立即就會有行家收購,根本不會淪落為流當品。 不過,林豐澤表示,不論典當珠寶或名表,融資利息可不便宜,通常以月息2分半計算。以典當後拿到100萬元現金為例,每月要付給當鋪業者2萬5000元利息,若客戶於1個月內贖回,連本帶利需支付102萬5000元;若3個月後無力贖回、或無力繳納利息,當鋪就可取得典當品的所有權,典當品也會變成流當品。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黃金價格近1年下跌3成影響,過去也是典當主流的金飾,現在的典當行情大幅下滑,但仍有財務幾近窮途末路的民眾,硬著頭皮拿到銀樓或當鋪求現。 李文欽表示,即使國際金價已經跌到每英兩1231美元,但農曆年前拿金飾求現的人還是很多,而且看得出來,都是走投無路民眾,忍著3成損失來換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