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正是成長的良機!面對不景氣 稻盛和夫:經營者可以做的4件事

經營者必須知道,不景氣是強化企業體質的機會,必得趁此機會致力於改善經營方式。(圖片來源/截取自稻盛和夫官網)

面臨經濟不景氣,以此為契機,強化企業體質,以備下一次的飛躍性成長。這個過程可以拿在春天美麗綻放的櫻花來做比喻。有人說,櫻花在愈寒冷的冬季愈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就如同歷經嚴冬洗禮的櫻花在天候變暖的時候會盛開一樣,企業也可以拿不景氣作為跳板,獲得大幅的發展。

也就是說,不景氣固然讓企業撐得很辛苦、很難熬,經營者卻必須把這些因素當成躍向下一個高峰的跳板。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在景氣愈是嚴峻的時候,經營者就愈要激發鬥魂,以開朗而正向的態度,與員工團結一致,在創意上下工夫,不惜一切辛勞,共同度過難關,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舉出以下四點,作為把不景氣當成成長的機會的具體方案。

1. 強化和員工之間的關係

愈是不景氣的時候,愈是強化和員工之間的關係的絕佳時機。

面臨艱苦的局面時,職場或企業的真正實力就決定了一切。景氣好的時候,勞資關係必當平順,然而一旦遭遇不景氣,經營者在面對員工時就無法淨說好話了。當資方要求員工減薪時,往往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反彈。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測試出勞資雙方是否可以架構起禍福與共的人際關係、職場文化了。就這一層意義來看,不景氣形同「勞資關係的石蕊試紙」,經營者必須將不景氣視為重新檢視以及重新構築職場的人際關係的絕佳機會。

2. 削減所有的經費

遭逢不景氣時,還要努力地削減所有的經費。如此一來,在下一波的好景氣來臨時,就可以讓企業蛻變成高收益的體質。

當我面臨不景氣的時期時,就會致力於徹底地削減所有的經費。我會果決地執行根本的合理化、徹底的成本降低等作業,譬如重新檢視老舊的製造方法,或者將一些不必要的組織做個統合。如果把不景氣當成一個絕佳的削減經費的機會,當景氣復甦,工作增加時,就可望一口氣實現高收益的企業體質的夢想了。

3. 傾所有人之力從事業務活動

面臨不景氣時,所有的員工都必須化身成為業務員。

遭遇第一次石油危機時,京瓷就是這樣做的。說到京瓷所販賣的東西,當時都是工業用的陶瓷材料、零件,並沒有流到一般的通路去銷售。一直以來都是業務員去拜訪採購的顧客,推銷活用陶瓷特性的新商品,同時預估銷售業績。

當時,我號令全公司的員工「大家一起來銷售吧」。我的號召重點是包括沒有業務經驗的製造現場的員工們都要傾全員之力去推銷公司的產品。

此外,面對不景氣的時期,在所有員工投入業務活動的同時,經營者也必須身先士卒,以超級推銷員之姿,積極地四處奔走。當爆發石油危機,訂單大幅銳減時,我個人也積極地在世界各地穿梭。經營者不能只讓業務部的人員從事業務活動,也不能光讓製造人員備嘗辛勞,本身要做一個典範,發揮超級推銷員的本事積極地開發訂單,即便只是一張小小的訂單都無所謂。

4. 致力於開發新製品、新商品

而最重要的事情是,不景氣的時候才更要致力於開發新製品、新商品。

經濟不景氣時,訂單會銳減,所以原有的製品無從銷售起。然而,即使在不景氣當中,一定還是有市場需求的東西。在四處跑業務時,業務員要真誠地側耳傾聽客戶的需求,看出市場所需要的東西,同時致力於新產品的開發。

此外,在製造現場的技術陣容當中,需要有平常就注意到各種新產品的創意的人才。在不景氣的時候更不能讓創意只是紙上的創意,應該積極地將創意具體地展現給客戶做參考,喚起客戶的需求。

經濟不景氣時,開發新產品可以帶動接下來的飛躍性成長,所以在企業經營的領域裡更顯得重要。

在不景氣的時候開發新產品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在原有的製品之外製造出之前沒有,完全創新的產品就可以了。而現在從原有的製品中延伸出來的產品也可以對企業的經營有很大的貢獻。在不景氣時才更應該製造出這樣的新產品。

就像這樣,經營者必須知道,不景氣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強化企業體質的機會,必得趁此機會致力於改善經營方式。而要達成這個目標,經營者就要率先保有絕對不敗給不景氣的氣概,也就是所謂的「燃燒的鬥魂」。

內容來源:《稻盛和夫 燃燒的鬥魂(新裝紀念版):激變時代領導者不可或缺的強大品格,養成不受外界干擾、不畏逆境的強大韌性》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控制三高遵守4要點 台灣每42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
進攻:俄羅斯意在復仇
運勢不好、期待總是落空?最有效的改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