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樂見中國經濟變壞 賴清德:新政府願助中國增進繁榮

總統賴清德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圖:總統府提供

[Newtalk新聞] 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並在今(13)日刊出。《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為本期封面人物,成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泰國新任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後,今年第三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國家領袖,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賴清德在專訪中談到,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一個繁榮的台灣也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所以他並不樂見中國的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他提到,從這幾年的表現來看,中國經濟持續變壞,台灣的經濟變好,並沒有受到中國經濟變壞的影響。台灣新政府願意協助中國,增進台海的和平繁榮、兩岸的和平繁榮。

 總統賴清德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並在今日刊出。這是賴清德當選後首次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時代》雜誌以領導方針為主軸,詢問總統對國際合作、兩岸事務、經濟發展、全球產業鏈及民生議題的看法。

被問及是否擔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台灣議題上變得更加膽大妄為、缺乏耐心?賴清德表示,台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他在就職演說當中已經跟國際社會傳達,會根據前總統蔡英文的「四大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善盡台灣的責任。

賴清德也呼籲習近平能夠瞭解,在台海製造爭端、影響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是不會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他邀請習近平跟台灣共同承擔起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創造區域的繁榮,也帶給世界和平的利益。

談到中國經濟問題持續惡化,賴清德說,他內心一直有一個看法,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一個繁榮的台灣也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所以他並不樂見中國的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

賴清德說,台灣跟中國的經貿關係,其實是一個全球供應鏈分工的結果。過去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也是世界的市場,所以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台灣在內,會去中國投資生產製造,也把自己國家生產的商品,透過中國轉銷到全世界。

然而,現在已經不一樣了,賴清德說,因為中國的經商環境已經大不如前,他們對於自由市場的控制變得更加嚴厲,所謂國進民退的產業政策,長久以來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障,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賴清德也提到,中國在東海、南海擴軍,影響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資金已不再像以往進到中國,台灣的企業也大舉離開中國生產製造,到印太、日本、美國、歐洲去投資。

賴清德說,從這幾年的表現來看,中國經濟持續變壞,台灣的經濟變好,並沒有受到中國經濟變壞的影響。台灣新政府願意協助中國,增進台海的和平繁榮、兩岸的和平繁榮。

賴清德也提到,在全面智慧化的時代,半導體是非常重要的工業製品。未來,食衣住行各種生活如果要科技化、智慧化,一定用得到半導體。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分工的產業,從研發、設計、製造及原料、設備等,是一個分佈全球的產業鏈,臺灣屬於IC設計、晶圓製造及末端的封裝測試,但原料是分散在其他國家,如零組件、設備、技術是分散在美國、日本還有荷蘭,所以這是一個全球分工的產業。

賴清德表示,台灣雖然在半導體產業占有優勢,可是台灣也有責任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所以只要半導體公司,包括台積電在內,基於公司的利益跟發展,要到美國、日本、歐洲或其他國家,基本上政府都會尊重。

賴清德說,半導體公司的分布深受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在新的全球供應鏈下面所做的布局,也不是特別針對中國,應該不至於因此而產生更大的衝突。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兩岸互不隸屬」非挑釁 賴清德: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揭蔡英文給予3勉勵 賴清德曝就任後仍愛喝珍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