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燒紙錢虔誠依舊 慎終追遠更有意義

不燒紙錢虔誠依舊 慎終追遠更有意義

每逢清明節,民眾都會焚燒紙紮品祭拜祖先,殊不知,焚燒紙錢的過程中會釋放許多有害物質,不但汙染環境,也影響健康。焚燒紙錢的文化已流傳久遠,但焚燒紙錢就能向先人表達孝敬嗎?但無可否認的是,減量焚燒,或乾脆不燒,才能真正的減少對環境和健康的傷害。

相傳春秋時代,晉文公為悼念大臣介子推,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三天定為寒食節,並下令每年這天禁止生火,以表追懷;在這幾天都不生火,而只吃冷食。但根據文獻記載,從唐朝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時候就已經有焚燒紙錢給先人的習俗。

中文系教授 安煥然:「其實在上古時代,就已經有以前人死的時候,還要用生(活)的人去陪葬,後來進步一點,用一些可以替代的方式 ,例如好像有陶器 青銅器,去放在墓葬裡面,大概到了漢朝 就有了紙錢,而拿去燒 化掉的,大概是出自於道教。」

其實燒了紙錢是否能讓先人享福,我們無從考證,但燒紙錢的習慣,著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記者 余韶蓮:「馬來西亞大約700萬華裔人口,當中70萬人遵循華人傳統信仰,如果這70萬人 ,每個人都焚燒1公斤的紙錢,就會產生105萬公斤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廢氣 還有汙染物。」

焚燒紙錢所產生的汙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還會釋放出化學成分和金屬類的物質,不僅會造成空氣品質惡化,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呼吸內科醫生 林凌卿:「如果是長期吸入這些有害物質,會導致肺癌 哮喘 帕金森,那個智力衰退的疾病,或者有些病患,可能會有眼睛敏感的問題,包括鼻子敏感,對小孩子來說 有時候會出現,成長緩慢之類的問題。」

焚燒紙錢祭祖的文化歷史悠久,但難道為了向先人表達孝道,就要犧牲大自然嗎?忠孝和環保如何才能兩全?

中文系教授 安煥然:「我覺得民俗是會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人的思維的看法而改變,我覺得 燒了會影響到隔壁,或者破壞環保 你就不要燒,但是慎終追遠 禮敬祖先的意涵,是不應該改變的。」

呼吸內科醫生 林凌卿:「我們可以讓長輩或周邊的人,減少焚燒紙錢,如果是真的是想焚燒紙錢,可以在一個比較封閉式的方式,在一些儀器裡面焚燒,儘量避免那個煙霧,被釋放到空氣裡面,一些廠家也開始生產 一些少煙類,或者是少汙染物的紙錢,這個也是其中一個考量。」

我們或許無法剷除文化的流傳,但如果可以,就讓我們從今年開始減量焚燒紙錢,避免造成更多傷害。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仍在疫期的清明節 如何變通祭祖
強風掀翻屋頂毀損 災民互助啟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