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被譏輸給菲律賓 小技師如何打造台灣首座百萬瓦級地熱電廠?

文/劉光瑩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不甘台灣地熱掛零,技師出身的林伯修窩在台電舊宿舍15年磨技術、鑿出30倍發電,20年後翻轉清水地熱電廠。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清水地熱園區裡,熱氣蒸騰的煮蛋區、泡腳池,是宜蘭觀光勝地。從2021年底開始,這座園區更是自產穩定再生能源電力的關鍵。

清水電廠儘管目前併網容量僅4.2MW(百萬瓦),發出的電可供1萬戶小家庭使用,跟火力電廠比起來小巫見大巫,卻已是台灣的一大步。

地熱最大的特色是穩定。有別於間歇性風電與光電,能24小時提供穩定綠電。

「台灣第一個百萬瓦級地熱發電廠,是邁向淨零排放關鍵一步,」副總統賴清德在啟用典禮說。這一步,走了超過20年。

喚醒台灣沉睡已久的地熱

清水地熱電廠總經理林伯修,招牌打扮是牛仔襯衫加上舊舊的鴨舌帽,一副隨時準備巡視工地的模樣。

他的父親林德欽,是五○年代末台灣最早一批鑿井技師,從公共工程如新生高架橋地基鑽探起家,他跟著父親從工程探勘鑽到溫泉井,練就一身好功夫,因緣際會一頭栽入地熱。

他曾在工研院主導的地熱探勘計劃擔任技師,國際交流頻繁。一件事讓林伯修印象深刻,有一年菲律賓經濟部長來台參訪時說,「菲律賓什麼都贏不了台灣,只有地熱走在前面。」讓他聽在心裡,非常不是滋味。

在太平洋火環帶,從美國、墨西哥、紐西蘭、印尼、菲律賓到日本,只有台灣沒有電廠等級的地熱。「台灣不只缺席還掛零,乾脆搬出火環帶好了,」他說。

為了爭一口氣,技術出身的林伯修,20年前一頭栽進地熱領域,使命就是要提高台灣能源自給率。過去15年,他都窩在清水舊台電宿舍,4年前,前東家雖取得政府標案卻因進度落後被解約,他決定自己來,咬牙把案子標下。

一開始林伯修也苦無充足資金,直到遇見將捷建設董事長林嵩烈 ,兩人一見如故。「上天給的在地能源,我們應該把它發揮到最大。」

林嵩烈受訪時說,台灣每年賺3千億美元外匯,卻花近470億美元外購能源,「沒有自己的能源,對台灣的下一代很危險。」

在將捷與台汽電合組的結元能源支持下,林伯修成功讓地熱電廠發電併網,讓台灣沉睡已久的地熱發展,在宜蘭重新站起。

目前因為地方輸電饋線滿載,結元只申請到併網4.2MW,但地底蘊藏的總能量遠高於此。林伯修透露,國外評估,光清水的蘊藏量30MW不是問題,但仍需要擴充饋線。

「之前很多人都來問我:你怎麼那麼勇敢?」林伯修回想眾人質疑,如今一派雲淡風輕,「其實不是勇敢,而是清晰,因為我知道這有潛力,台灣一定做得到。」

觀光、金融業也瘋地熱

然而,地熱發電雖是優質的穩定綠電,在台灣的發展仍有不小挑戰。

首先,地熱所在地往往開發不易。有溫泉的地方就有地熱,而在台灣,溫泉多半出現在山區、原住民保留地或國家公園,民間開發業者要進行鑽探,光是取得用地及附近居民同意,就已經不容易。

其次,前期探勘成本高,回收期長,願意投入的業者少。結元迄今已投資超過7億元,花費5年才開始發電。大部份企業想要馬上回收,難免卻步。

也正因挑戰眾多,許多人盼望在清水地熱電廠啟用後,能夠讓前方的荊棘少一些,讓穩定的再生能源在台灣有發展空間。

過去幾年,許多企業注意到台灣地熱發電商機,默默鴨子划水投入好一陣子。包括化工業、水泥業、觀光業,甚至光電業者、金融業創投,都開始對地熱展現高度興趣。

「清水電廠證實了台灣不是沒地熱,只是沒開發,」海洋大學地球科學所博士生王守誠說,30年前台電經營的地熱電廠,原本發電量只有0.12MW,現在等於只花半年就提高30倍,顯見技術不是問題。外界期待,清水電廠之後,未來的地熱開發可以走得更順、更快。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穩綠電商機】光沒了、風停了,也來電!32家新能源戰隊出列
燒垃圾年賺6億!台灣要用廢棄物發綠電,為何恐被歐盟打槍?
曾做過物流司機、防盜器維修員 方文山:閱讀幫我一圓人生夢
宜花東、澎湖全失守!房貸可合理負擔全台只剩這5區
第三劑疫苗開放莫德納、BNT、高端混打?8大QA一次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