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鋼砲」王建煊83歲圓夢:啟動台灣第一座安老綠建築「天使居」

「 死亡無時不刻迫近。但重要的是死以前,你正在做什麼」——電影《刺蝟的優雅》中知名的旁白。

83歲的前監察院長院長王建煊,最近好忙,好似就在實踐這個人生哲理。

近年來,他常掛在嘴邊的長照福利機構「天使居」將於3月5日在林口動工,預計兩年後落成;變賣家產成立的「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六個基金會,雜務繁多;外界捐贈的10幾萬冊二手書,他也忙著找地方安放,在百忙中不忘推動「黃金書屋計畫」,推動閱讀;而結縭超過半世紀的老伴蘇法昭老師,過去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如今「角色替換」,老伴罹患阿茲海默,需要他時時關注;至於自己的攝護腺癌雖控制住了,頻尿的問題依然纏身。

天使居位於林口,希望住進去的老人快樂如天使。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天使居位於林口,希望住進去的老人快樂如天使。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天使居位於林口,希望住進去的老人快樂如天使。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

終極關懷:「究竟要在世上留下什麼?」

儘管如此,「你究竟要在世上留下什麼?」一直是他不斷追問自己的人生最重要問題。他不僅「不放過」自己,也不放過每個跟他見面的人,不管舊識或新知,他都會「逼問」這個問題:「你究竟要在世上留下什麼?」曾經一年演講200多場的他,也是這樣問聽眾,強迫大家深思。

以敢言聞名,在政壇曾有「小鋼砲」之稱的王建煊,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3月5日將動工的天使居,占地400坪,預計將安置26名失能與18名失智老人,並將優先收容貧困孤獨的老人。

天使居還將兼做日照中心與照護人才培育中心。未來軟硬體的知識產權,將開放給有意從事銀髮福利事業者。受他的精神感召,先是經營書店的老朋友贊助3.8億元,讓他完成購地營造,後由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允諾,由台達基金會協助建構智能、綠能設備。

眾所週知,台達集團重視環保永續,每棟廠房、商辦、捐贈學校建築等,都走向綠建築。截至2019年底止,台達建造的綠建築已27棟,堪稱全球之冠,天使居也將成為國內第一棟老人安養綠建築。

四層樓高的「鑫淼天使居」,(鑫淼是捐助3.8億元者的先生名字),外觀是格柵式設計,有遮蔽西曬陽光並阻隔冬天東北季風的功能,可減低室內空調的使用量。每一層樓將裝置「新風全熱交換機」,藉以降低空調使用量。原理是讓進入室內的戶外新鮮空氣,與排出的室內空氣進行溫度調節,以便引入的戶外空氣溫度不至於過低或過高。

「功能十足又有設計感的天使居,不僅舒適也美觀,會美到成為拍照打卡,實用到吸引對建築感興趣的人造訪……,」王院長忍不住拿出天使居的標誌示眾。標誌的造型像一雙翅膀,形似愛心的翅膀下三角屋頂的房子被圈圍起來,底下的英文字寫著「Angel House」。

「如果要讓老人住起來快樂得像天使,愛心絕對是工作人員的首要條件,」王院長補充。

與鄭崇華一見如故

王院長和鄭崇華雖久聞彼此,但正式碰面是在一年前。兩位名人相見歡時,政大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教授孫曼蘋也在場。她感覺「王建煊和鄭崇華惺惺相惜」,鄭創辦人85歲、王院長83歲,兩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接近,初次見面,兩人直言坦率,行事明快。中午道別,下午雙方幕僚隨即聯絡上,展開工作。

兩人邂逅當日,鄭崇華提及王院長曾在10多年前赴台達中國的分公司演講。但演講全程只談到「撿回珍珠計畫」,沒有觸及其他。直到他看了電視,才知道王院長正在募款幫助家境清寒的優秀中學生升學。2004年先從中國幾個省(四川、浙江、甘肅)展開。2007年每一年撿6000顆珍珠,到2020年止,合計有7萬顆珍珠考上優質大學。其中台達集團也資助了700多名珍珠生。

最近四年,撿珍珠計畫逐漸轉型為教育培訓機構,一開始的主要資助者多是台商,現在則以大陸人居多。

筆記本與心靈腳踏車

王建煊行動力超強,心也很大。除了天使居,尋找合適的社區讓黃金書屋進駐,以推廣閱讀,也占他不少時間。「以色列人平均一年讀60多本書,台灣人一年讀書的數字是個位數,」他感嘆地說道,當年他靠讀書脫離貧困,得以為國家人民服務,「讀書的國民多,文化底蘊深厚,這個國家一定強大。」

讀書、記筆記與思考,是他持續至今的嗜好。當有人要告訴他原來不懂的事情時,他會立刻從餐桌上拿起一疊紙。紙用黑色夾子紮得緊實,他握著原子筆準備開始做筆記,原子筆是柳橙的顏色,邊聽邊做筆記,中途還頻頻發問。用的紙則都是廢紙再利用,任何廣告紙、影印後的紙、月曆紙,裁成A4⋯⋯,只要紙有空白的地方都能寫字,每一頁的右上角還用阿拉伯數字做註記,有條不紊。

讀書、記筆記與思考是王建煊一直維持的習慣。
讀書、記筆記與思考是王建煊一直維持的習慣。

讀書、記筆記與思考是王建煊一直維持的習慣。

他不僅做筆記,也寫了十多本書。「什麼題材我都能寫,」83歲的他說話仍鏗鏘有力。公益、婚姻、教育、人生、政治、財稅、文創⋯⋯,好似任何議題都難不了他。

他拿出一本較正式的筆記本,用標籤分類細目,裡面有剪報、照片、卡片、感想,寫得滿滿的幾乎沒有縫隙,像賈伯斯的心靈腳踏車,每一個分類都有它踩踏著要前往的目的。

直到現在,王建煊閱讀書報還維持畫線做眉批的習慣。據說時就讀成功大學會計統計系,無論上課或自修整理的筆記,工整詳實,被全班同學搶著傳借。

王建煊的筆記與眉批。
王建煊的筆記與眉批。

王建煊的筆記與眉批。

出身貧寒 更加惜福愛人

王建煊是低階軍人子弟,是三個兄弟姐妹中的長子,少年時期,半夜起床搓蠶豆殼,天一破曉就到街上叫賣青菜豆仁。擔任公職後,刻苦精神不改,常只帶兩個三明治上班,佐以胡蘿蔔。惹來居家附近的菜販按捺不住地詢問太太蘇法昭:「你們家養兔子嗎?」

可能因為這樣,王院長惜物惜福的習慣持續至今。食物一定吃得精光,必要時還可以舔乾淨。自己克勤克儉卻對他人慷慨大方,賣掉房子成立基金會就是一例;請客吃飯,一桌子菜擺滿滿,客人最後還有甜點可帶回家。

當年的小鋼砲如今邁入耄耋之年,卻也沒生鏽,還持續發彈、擲地有聲。可以想像3月5日天使居破土典禮上,其老而彌堅的存在感,肯定和未來的天使居一樣,散發光芒。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