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國際脫鉤:習李發聲 中國要變調?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媒體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加強對國際公司的權益和知識產權保護。北京正努力吸引外商投資。

美國和歐洲在華企業曾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反間諜法、對跨國企業的突擊搜查以及優先本土企業,中國的營商環境前所未有的困難。

但北京發出信號,正尋求吸引外資歸來。

習近平本月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書面演講中,邀請企業來華投資,承諾將采取"暖心"措施,"為外國工商界朋友來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保障"。

習近平: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周一(11月27日),習近平在中國最高決策機制--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會議上表示,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習近平說,中國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段時間以來,外國企業抱怨在中國面臨模糊和任意的執法環境。知識產權保護是其中一個主要議題。美國官員今年訪華也提及這一議題。

今年9月,美歐企業游說組織發出警告:增長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對投資前景造成沖擊,在華外資企業信心降至多年來最低。不過,美中之間互動的增加以及本月的拜習會則發出改善的信號。

習近平在周一的講話中同時表示,要"加強保護我國海外利益的法治安全鏈" ,引導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運用法治和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李強:願建立更緊密供應鏈伙伴關系

中國總理李強周二表示,中國反對保護主義,希望加強與所有國家的供應鏈伙伴關系。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於供應鏈依賴中國表達憂慮。

過去一年,美國和歐盟呼籲在特定領域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對供應鏈"降風險",與此同時,也試圖切斷中國企業獲取先進半導體的渠道。

據路透社報道,李強在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表示:"我們願意與世界各國建立更緊密的生產和工業供應鏈伙伴關系。"

近一段時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從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到對於中國未來是否會侵略台灣的憂慮,都導致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選擇不再擴大在中國的供應鏈,而是對其它與美國關系更好的國家如印度、墨西哥和越南進行直接投資。這一戰略被稱為是"中國+1"。

此次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是由官方的中國國際貿促會主辦。這是北京吸引外商投資的最新舉措。

調查:中國仍是有吸引力的選項

外商在華投資降至歷史新低。據榮鼎集團信息,去年,美歐宣布的對華綠地投資降至不到200億美元,此前最高的時候是2018年,達1200億美元。與此同時,2021-2022年,對印度的投資則激增650億美元,增幅為400%。

盡管如此,中國仍是有吸引力的選項。匯豐銀行本月早些時候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5%的企業預計未來一年會擴大在中國的供應鏈。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上周表示,首屆"鏈博會"美國參展商佔境外參展商的20%,亞馬遜、蘋果、特斯拉、英特爾都參展。他表示:"衷心地期望美國企業能…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長遠發展。"

(法新社、路透社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