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真讀書變低收入戶」 台中師用語引歧視疑慮

「我跟你說,好好學習的話,你們才不至於變成低收入戶。」老師在英文課上說出這番話,讓聽到的學生相當吃驚。

話語一出讓學生相當反彈,因為班上真的有低收入戶的同學,有同學看不下去表達抗議,老師卻以這方式表達歉意。

遭控老師說道,「我跟你說,我不要講了,既然班上也有這樣的人的話,如果有的話….….。」學生則抗議,「就有、就有。」

當事校方表示,「我會先代表學校跟學生說聲,很抱歉。我相信老師是出於激勵角度,但是老師肯定她不是惡意的。」

不少學生反映,這樣的話語具有針對性和歧視意味,校方也出面表示,這名老師是在課堂上表達激勵學生的意思,確實用詞不精準。

事後追查,這個班級上有3名低收入戶學生,及1名中低收入戶的學生。

民眾說道,「對真的低收家庭小孩子的心理和父母一定會覺得,這樣子很不公平。」、「我覺得這樣標籤化也不太好,這樣久了之後,對他本身低收入戶也會越來越沒有信心。」

民眾認為,會不會唸書和低收入戶根本無關,而且各縣市的低收入戶標準也不同。

以台中市來說,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不超過1萬5518元,不動產全家合計不超過366萬元;動產部份,全家平均每年每人不超過8萬元,就符合低收入資格,對於老師的用詞,台中市教育局已要求校方嚴正告誡。

台中市教育局主秘郭明洲指出,「針對該名教師上課時,用不恰當言語,學校已嚴正告誡老師,該名老師對此事感到相當的懊悔。」

人本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曾芳苑說,「她不知道她自己講出來這樣歧視的語言,後面的影響是全班,不是單一個案。」

人本基金會認為,教育現場就不應出現這樣的用語,校方也表示,將會請當事學生和老師當面溝通,如果無法和解,就會進一步召開校事會議。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北巿低收入戶數居全國之冠 都會區貧富差距漸擴大
家屬控校方不當管教致學生輕生 中市教育局介入調查
家長控台中某國小師將學生當童工 教育局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