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古早味失傳 她不當OL回家製餅

只有國中學歷的楊水龍,從小跟著父親做餅,經營的德龍商店現在是全台僅存製作水潤餅的業者。
只有國中學歷的楊水龍,從小跟著父親做餅,經營的德龍商店現在是全台僅存製作水潤餅的業者。

新竹市有個特產名為水潤餅,與潤餅毫不相干,因口感水潤軟Q得名。全台僅存仍在製作水潤餅的德龍商店,藏身不起眼的巷弄裡,只念到國中畢業的第二代老闆楊水龍,從小就跟著父親做餅。4年前他過勞中風,女兒楊佳諭、女婿黃岱彥不捨這近半世紀的古早味失傳,放棄白領工作,回家幫忙,才讓從小吃到大的新竹人,可以隨時重溫記憶裡的味道。

外型圓扁、不規則的餅整齊排在大塊鐵板上,楊水龍神情專注,看著餅微微膨起,飛快用手翻面,反覆幾次,直至餅皮烙上微焦的痕跡,再整排掃進竹編盤裡。今年65歲的楊水龍,國小就跟著父親楊金塗學做餅,「這不是很難的東西,古早漢餅店做來哄小孩子吃的。以前做的人很多,但耗人工又沒利潤,慢慢沒有餅店要做。」幾十年過去,德龍商店成了全台唯一製作水潤餅的店家。

麵粉、二砂糖、鹽、酵母、五香粉放進機器攪揉、發酵,切割麵糰成每份35克,壓平後再放到特製鐵板上煎。帶熱度的水潤餅,看起來樸實,口味卻不簡單,一口咬下,先是鹹甜,咀嚼後淡淡肉桂香從麵香裡竄出,隱藏版吃法包肉鬆、抹果醬,都讓人欲罷不能。

水潤餅是新竹人的平安餅,許多民眾買來當供品,到新竹都城隍廟拜拜。(50元/包)
水潤餅是新竹人的平安餅,許多民眾買來當供品,到新竹都城隍廟拜拜。(50元/包)

40年前,新竹都城隍廟的志工阿嬤將水潤餅做為獻給城隍爺的供品,中元節范謝將軍遶境出巡,會將水潤餅穿成串、綁在神將頸間,供信眾求食,水潤餅於是變身風城人的平安餅。

楊水龍三女婿黃岱彥(左)不捨當時仍為女友的太太楊佳諭(右)每日搬麵粉、做餅,帥氣辭職愛相隨。
楊水龍三女婿黃岱彥(左)不捨當時仍為女友的太太楊佳諭(右)每日搬麵粉、做餅,帥氣辭職愛相隨。

楊水龍的父親楊金塗曾在知名餅鋪擔任學徒,後來開柑仔店賣雜貨、麵龜、紅龜粿、水潤餅等養活一家十餘口人。楊水龍懂事開始就是父親的小幫手,「我國中是遲到大王,常被叫到司令台訓話。」並非貪睡愛玩,而是母親規定他得幫忙做完餅才能出門,「我老爸常說:『國用大臣,家用長子。』」完成9年義務教育後沒再升學,他認分地跟著父親在麵粉堆裡討生活,4個弟妹最後都大學畢業,甚至出國讀研究所,只有楊水龍始終沒離開新竹。35歲結婚,生了5女1男,與父母同住,全家從老至幼都投入做餅。

6年前行腳節目前往拍攝,原本只有在地人知道的水潤餅漸漸打開知名度。之後,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大力推廣,將之作為外賓來訪的伴手禮,總統蔡英文到訪,也用水潤餅作為甜點,水潤餅一時供不應求。

黃岱彥主要負責揉麵、分割麵團等較為粗重的工作,再交給楊佳諭壓平、乾煎。
黃岱彥主要負責揉麵、分割麵團等較為粗重的工作,再交給楊佳諭壓平、乾煎。

當時在台北商業大學就讀的楊佳諭看著父親堅持手做,勞累且無法量產,「很多企業都機械化,覺得家裡也可以。」畢業後她暫緩當OL的想法,在家幫忙,試圖說服觀念傳統的奶奶與父親,未料父親突然中風倒下,幸運的是楊水龍復原狀況良好,「出院回家一個月,阿嬤就來叫爸爸做餅了!」不讓大病初癒的父親過勞,身形嬌小的楊佳諭因此擔下許多工作。

楊水龍國小就跟著父親楊金塗學做餅、紅龜粿、麵龜等傳統糕點。(楊佳諭提供)
楊水龍國小就跟著父親楊金塗學做餅、紅龜粿、麵龜等傳統糕點。(楊佳諭提供)
在楊家,所有孩子都是從小與水潤餅為伍,楊水龍煎水潤餅時,外孫就在一旁熟睡。
在楊家,所有孩子都是從小與水潤餅為伍,楊水龍煎水潤餅時,外孫就在一旁熟睡。

與嚴肅的第二代老闆不同,今年28歲的楊佳諭說話坦率有趣。問她怎麼沒想過放棄?「阿嬤沒想要不做,爸爸也沒有,斷了也很可惜,所以就繼續。」當時大她6歲、還是男友的黃岱彥放棄竹科工作愛相隨,楊佳諭笑著說:「我們結婚原因滿特別的,阿嬤比較注重內外關係,覺得不要有外人在,我想說女婿就不是外人,所以掛一個名分給他。」

楊佳諭(中)懂事開始就在麵粉堆裡長大,跟著爺爺楊金塗(後)、父親楊水龍(前)一起做水潤餅。(楊佳諭提供)
楊佳諭(中)懂事開始就在麵粉堆裡長大,跟著爺爺楊金塗(後)、父親楊水龍(前)一起做水潤餅。(楊佳諭提供)

4年前,與楊佳諭交往4年的黃岱彥在外商公司工作,「我老婆都沒放假,每次約會只能來店裡,看久就會做。」楊水龍病後,家裡幾乎都是老弱婦孺,黃岱彥不捨楊佳諭每天搬重得要死的麵粉,1個月後果斷辭職。

過往楊水龍手捏比機器準,黃岱彥雖是30歲的年輕人,有體力,但半路出家,尚未有楊水龍的功力,做到懷疑人生。「剛來時一直捏捏捏,想說不行,我要死了、手要廢掉了,就去找分麵團的機器。」

夫妻2人花了半年多無法說服長輩,最後先斬後奏,「實際操作1個月,老闆才說:『袂麥喔!』但也是被唸了1年。」二代間的觀念落差不僅於此,原先不曾休假,在黃岱彥與楊佳諭堅持下,選定週三公休,他們力行早上8點開工,晚上6點下班,方能照顧2個年幼的兒子。也做訂單分配、客人分流與產量控制,立下排隊人潮過多時,每人限購5包的規定。

德龍商店藏身在小巷子裡,外觀看起來是間不顯眼的雜貨店。
德龍商店藏身在小巷子裡,外觀看起來是間不顯眼的雜貨店。

磨合4年,楊佳諭與黃岱彥慢慢幫老店轉型。現在水潤餅不只是本地人的平安餅,還有很多外地客前往朝聖。「它是從出生到死都可以吃的。」楊佳諭這1、2年接過不少特別的訂單,有人買來當婚禮小物,也有人買來在告別式發送,「很多人從小吃到大,是記憶裡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楊家人來說,水潤餅的存在更是不一般,童年、青春、人生,水潤餅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是平安餅,也是延續、壯大家族的保命餅。

水潤餅除了直接吃,復熱後包肉鬆是老闆推薦的隱藏版吃法。
水潤餅除了直接吃,復熱後包肉鬆是老闆推薦的隱藏版吃法。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老店】放棄學業擔家業 傳承風城獨有水潤餅 德龍商店新竹水潤餅專訪
【傳家平安餅番外篇】神將出巡掛頸間 中元必吃保平安 德龍商店新竹水潤餅專訪
【台灣老店】為照顧漸凍人母親 他偕子將蘿蔔糕老店變身最潮粿店 林貞粿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