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購物年!美國女子如願償還卡債

台灣平均每100位有收入的民眾,就有6個人是卡債族,積欠信用卡公司大筆債務無法償還,每個人身上背負有60萬元的卡債,想擺脫這種惡性循環不購物年,是一種選擇一種決心,也可以說是一種對於購物著迷的勒戒行動。國外不乏有許多成功例子,真的在1年後,戒除購物成癮,也大方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人生在擺脫許多非必需之後,日子過得 更自在更輕盈。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電影旁白:「這張卡被拒刷喔,可以再試一次嗎,真的刷不過喔。」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電影旁白:「你要怎麼還這些卡債。」

電影描述主角對於購物的瘋狂熱愛,以致於負債累累,現實生活中,美國人卡債創新高,總計要償還的卡債高達1兆1200億美元,平均每人為6218美元,約20萬台幣。「不購物年」(no-buy year),挑戰12個月不買東西,在當地掀起一股風潮。

Tikotok影片創作者 柏曼:「我的轉捩點是,當我意識到 過去10年來,我一直背負著5位數信用卡債。」

住在紐約、從事時尚產業的柏曼表示,過去幾年她收集古董服飾,但也因此造成卡債循環,希望藉這個機會,削減支出、償還債務。

Tikotok影片創作者 柏曼:「在大流行期間,我重新裝修我的公寓,購買可笑的浴袍,每3個月就買全新床單。」

Tikotok影片創作者 柏曼:「你看 (乳液用光)很令人滿意吧,這個超級貴的 遠超出我預算,所以我以後都不會再買了。」

參與不購物年的民眾,必須下定決心1年內不買非必要物品,譬如衣服、保養品、鞋子等,同時柏曼也利用社群媒體,在7萬名粉絲的支持下,堅持改掉壞習慣,也因此幫助更多人。

Tikotok影片創作者 柏曼:「「不購物」的終極目標,不是都不能買 全面戒除購物,是重新檢視個人跟「購物」,這件事之間的長遠關係。」

雖然不購物年的挑戰長達一年,但不少堅持下去的人,從階段性任務,進而養成克制消費的好習慣,不再過度消費也脫離債務循環。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保和島日存善念 愛的漣漪相激盪
印尼慈濟人醫會舉辦義診 守護雅加達社區長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