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報矽谷科技營成果展 學員發揮所學探討名校、減排

「Pay to Get」選擇史丹福大學作為報告題目。(記者葛歆睿/攝影)
「Pay to Get」選擇史丹福大學作為報告題目。(記者葛歆睿/攝影)

舊金山世界日報與台灣聯合報系有行旅聯合舉辦的矽谷科技營圓滿結束,6日舉行成果展示。成員自由分組和選題,報告如何將營中所學應用到人生規畫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18名成員分成5組,每組三到四人合作完成報告,每個組都取了獨特的名字。其中「Pay to Get」和「成功必定伴隨著失去」分別選擇了所參訪的史丹福大學和柏克萊加大作為報告題目。兩所灣區名校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且在多個領域競爭。兩組成員雖各有偏好,但共同之處是因為有了目標而更加努力。

「Delt Greener」和「未來科技尖兵佐一位未來商學院」則以此次參訪的兩間科技公司台達電子和谷歌為題目。可以看出兩組成員對所選的公司做了進一步的研究。「Delt Greener」將重點放在台達的節能減排措施,並帶出影響全球企業的「碳交易」政策。而「未來科技尖兵佐一位未來商學院」更加關注谷歌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求職。

「撩又撩得狠,奔現又不肯」組員則是對整個遊學體驗進行了總結與感想分享。他們表示,這次來美國經歷了很多第一次,譬如第一次打高爾夫球,第一次現場看NBA比賽,還有Mindsall的腦波課程更是顛覆認知。

Mindsall創辦人兼執行長朱立民和和世界日報舊金山商業中心主任譚季猷擔任評委。朱立民表示,Mindsall與世界日報矽谷科技營合作已有十年之久,因為疫情停辦了四年,很高興今年恢復以後繼續合作。雖然這次科技營成員比以往更加年輕,以高中生為主,甚至還有國中生。但是由於現在獲取訊息更加便捷,他們的思維和認知都非常成熟,學習腦波課程時都很認真,也很有興趣。

他指出,世界日報作為橋梁,連結台灣青少年與矽谷,為他們提供增廣見聞、了解美國教育和尖端科技產業的機會。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福建走線客抵美不到20天 紐約住處前酒醉摔亡
全美銀行分行掀關閉潮 光是1月最後一周有37家結束營業
到底見了誰?赴賭城致詞又爆口誤 拜登稱與已故法國總統密特朗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