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看過來!原來跆拳道國手賽前要吃這個

【華人健康網文/蘇妍臣營養師提供】若說棒球是台灣國球,那麼稱「跆拳道」為台灣「國拳」也不為過。在歷年奧運中,跆拳道共計為台灣搶下17道獎牌;若是國人可以一窺跆拳道選手運動營養的需求,除了為他們獻上掌聲外,更要為他們在飲食的堅持奉上無限敬意。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9分鐘定生死的跆拳道—一場短暫的比賽時間,卻是關鍵是否能贏得勝利女神的也因為跆拳道是以體重多寡賽制分級為關鍵,所以如何減少體內不必要的重量,就是遇見勝利女神的敲門磚。

奧運比賽不以身高,而是依體重為區分,區分方式如下:

量級區分

(製圖/蘇妍臣營養師提供)
(製圖/蘇妍臣營養師提供)

賽前三大營養素比例:

1.醣類

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是總卡路里的55-60%,這意味著約10克/千克體重/天。在平日比賽時建議採用低升醣指數(low GI)的食物,因為其中含有、纖維及其他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但「不適用於比賽前夕」。

食材建議:全穀根莖類、雜糧麵包、豆類(非黃豆及其製品)。

2.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織、身體及肌肉合成的重要來源,跆拳道選手攝取上也要特別注意。其飲食百分比可高達1.8-2.5g / kg體重/天,以應付身體因活動、傷害所需的份量。不過要注意的是,蛋白質食物不是吃愈多愈好,飲食中攝取過高比例的蛋白質,當消化變成胺基酸時,在體內過量的胺基酸會引起血液中的高蛋白血症,造成身體的負面影響;這將會容易引發肝臟脫水,造成氨血症和血中尿素氮的增加,進而增加肝和腎的壓力,引發脫水等。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3.脂肪

約是佔每日總熱量需求的20-25%,較精細的換算方式,就是每天1.5g / 每公斤體重,過高的脂肪比例,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多,難以達到理想體重目標;而過低的脂肪攝取,則會減少體內荷爾蒙的分泌,不可不慎。

賽前飲食

與其他運動相比,跆拳道賽前的飲食方式,只能用句「人所不能者,真正大丈夫」。為了符合相標體重,賽前2~3天開始,必需採用原本醫學檢查、腸胃手術時所需要採用的特殊飲食方式—「低渣飲食」,原因是要將不必要的腸道癈物(就是大便)減到最少,也能秤出較輕的體重,為贏得獎牌多得一分希望。

低渣飲食原則

選手在競賽分級秤重前為讓體重變輕,通常會利用輕微脫水來減輕體重;所以在秤重完之後,就要特別注意能量及「鈉」補充,以免比賽時因為體內電解質不足,造成肌肉無力或身體無力等問題產生;此外比賽除了當天選擇必須選擇好消化的食物,最好可以在2~3小時內就可以在胃中完成消化,避免消化系統和肌肉系統之間的“血液競爭”;還要避免不必要的不適感覺,像是飢餓、腸胃氣脹、消化不良;重點是要選擇低脂肪飲食,準備讓勝利女神的張開雙臂,與選手盡情擁抱。

最後,祝福每位台灣跆拳道的優秀選手們,能夠奪得獎牌,光榮逗鄧來~

本文出自:營養一二三<健康好簡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