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國際、本土志工攜手服務世大運 交朋友也練中文

這次共有18000位不同國家的志工一起服務臺北世大運。圖/2017世大運組委會提供
這次共有18000位不同國家的志工一起服務臺北世大運。圖/2017世大運組委會提供

2017年臺北世大運共招募18000位志工,許多國際志工從不同國家飛來台灣參與世大運,與台灣當地的志工群並肩作戰,對於難得的國際賽會經驗,志工們異口同聲說,「如果待在自己國家,不會有這種機會。」

今天記者會邀請7位不同國籍的志工,以及世大運學生資源處處長吳金盛、資源運用處處長黃清高、社會資源處處長吳坤宏,分享此次世大運志工參與服務的心路歷程。

臺北世大運招募學生志工12000人、社會志工6000人,其中包括國際志工與台灣志工,在各場館、選手村、主新聞中心都能看見他們身穿綠色制服的身影穿梭其中。

今年19歲的車宜庭,雙親20年前移民到美國,雖然在芝加哥長大,但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她說,去年聽聞臺北將舉辦世大運,自己雖往返台灣、美國多達20次,卻從未參加過當地舉行的國際賽事,「台灣對我而言很重要,擔任國際志工又能交到各國好友,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來自香港的廖美恩也認為,擔任國際志工能遇到不同領域的人,像她就交到中美洲的志工朋友,因此鼓勵不論學生、上班族、退休人士都一起來當志工。

來自瓜地馬拉的梁婉玉(Rocio Del Carmen Leon Aguilar),4年前申請到外交部提供的獎學金,目前就讀政治大學企管系,她說,自己在瓜地馬拉也是羽球選手,因此能參與世大運志工,對自己而言很有意義,也趁這段時間練習中文,「想將台灣的好告訴其他國家的人。」

來自喀麥隆的馬丁(Martin Agbor Enoh)已是第4次擔任國際賽會志工,也參與過韓國光州世大運。他說,自己在韓國住過5年,對於當地相當熟悉,所以當時擔任志工相對輕鬆。但這是他第一次來台,交通、環境都是新的體驗,凡事都得依賴別人。

馬丁認為,台北世大運主辦單位做得非常好,就組織工作而言,9成都相當完美;他也發現,台灣人對於新文化保持開放態度、賽事準備非常周到,希望台灣未來可以多申辦其他國際運動賽事。

已在世大運服務逾兩年的台灣志工林紫菀,談起當志工的好處,她說,可以親自服務國手,為戴資穎、郭婞淳等選手加油打氣,「不管是測試賽或正式比賽,都看到選手很努力,很榮幸可以成為世大運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