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權日:氣候變遷引發哪些人權浩劫?誰該承擔減碳責任?

12 月 10 日「世界人權日」這天,我們應該關心所有人權受到壓迫的群體,積極為他們發聲。但您知道嗎?日趨惡化的氣候變遷,也使越來越多人權益受損,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在這特別的日子,讓我們共同關注氣候變遷對人權的影響,

世界人權日是什麼?2023年迎接《世界人權宣言》75周年

每年 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Human Rights Day 10 December,紀念 1948 年 12 月 10 日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倡導人人都應享有基本人權,不分種族、膚色、宗教、性別、語言、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身份,每個人的自由、平等、尊嚴與價值皆應得到普遍保障

數十年來,人權在全球獲得越來越多的保障和認可,然而隨著地緣政治衝突、疾病大流行、氣候變遷等問題日趨惡化,人類尊嚴和權利也面臨巨大挑戰。2023 年適逢世界人權日 75 周年,主題為「尊嚴、自由、正義,人皆有之」,期待各政府與公眾反思,如何捍衛這越來越多人失去的生存權益

「世界人權日」倡導人人的自由、平等、尊嚴與價值皆應得到普遍保護。
「世界人權日」倡導人人的自由、平等、尊嚴與價值皆應得到普遍保護。

為什麼氣候變遷與人權息息相關?

聯合國於 2022 年 7 月 28 日通過歷史性決議:「享有潔凈、健康和永續環境是一項基本人權」,承認人權與環境有關,不僅呼應了近年來快速加劇的氣候危機,也為受極端氣候衝擊的人民發出正義之聲。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全球許多地區遭受高溫、暴雨、乾旱、強風或大火侵襲,隨之而來的影響包含健康(如熱衰竭、病媒蚊傳染疾病、缺乏乾淨用水、空污引發呼吸道疾病)、糧食(如農作損失、物價上漲、引發飢荒)、安全(如水患、火災、房屋倒塌、土石流)等風險。

首當其衝的,往往是較弱勢、缺乏基礎建設或社會保障的族群,也凸顯了氣候變遷與貧富差距的密切關聯。光是 2020 年,菲律賓就遭遇 21 個颱風,受災最嚴重的是沿海地帶和平原地區的村莊;同年,非洲多國如衣索比亞、肯亞、盧安達、索馬利亞、蘇丹等地,共有約 600 萬人遭受史無前例的洪水侵襲。

2020年11月15日,菲律賓馬尼拉東部遭逢「梵高」颱風(Typhoon Vamco)襲擊,暴雨和強風導致斷電和房屋倒塌,數萬人流離失所。
2020年11月15日,菲律賓馬尼拉東部遭逢「梵高」颱風(Typhoon Vamco)襲擊,暴雨和強風導致斷電和房屋倒塌,數萬人流離失所。

即使是在富裕國家,靠天吃飯的農人、仰賴自然資源的原住民、長時間在戶外的工作者、運動員、街友、年長者或孩童,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更加直接且劇烈。(延伸閱讀:史上第一次!德國農夫因氣候變遷控告政府無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資料來源:WHO,Climate change2030 至 2050 年間,每年將有約 25 萬人因氣候變遷衝擊而喪命

儘管政府出動人力救災或提供協助,優先獲得緩解的也通常是握有較多資源的族群,凸顯了公眾權益不平等的現象。氣候變遷加劇的同時,維護人權的願景更備受挑戰

高碳排者須負起責任,確實從源頭減碳!

更不公平的是,助長氣候變遷的高碳排者並沒有負擔賠償責任,受到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卻是碳排放量較低的地區和人民。

就個人層面來看,全球 36%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多來自全球最富有的 5% 人口。另外根據研究,過去半世紀以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碳排放來自僅 20 家企業,這些企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生產商,而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 75%

此外,全球排名前 21 名的化石燃料公司,因助長氣候危機,每年對社區造成的損失高達 2,090 億美元。但與此同時,前五大化石燃料企業在 2022 年獲得 1,950 億美元的鉅額利潤資料來源:GPUK,Over 30 activists occupy parliament to tell new prime minister political chaos costs lives
綠色和平:什麼是「能源貧窮」?暖氣與食物只能二選一,英國700萬戶陷危機
,創下該產業歷史新高。

排碳大戶報告發現,過去半世紀中,僅20家公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就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
排碳大戶報告發現,過去半世紀中,僅20家公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就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

推動污染者付費,綠色和平與您我的倡議勝利

在綠色和平、公民團體與廣大公眾的推動下,菲律賓人權委員會展開數年的調查與聆訊後,於 2022 年 5 月發布《國家氣候變遷調查報告》,直指 47 間高碳排企業包含殼牌石油(Shell)、全球最大綜合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英國石油(BP)、雪佛龍(Chevron)、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埃尼集團(ENI)、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Repsol)、法國道達爾(Total)等。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菲律賓頻繁遭颱風侵襲,成氣候脆弱國家,綠色和平助安裝太陽能板
助長氣候變遷、涉及侵害人權,因此
必須承擔人權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並負起企業責任實行補救措施。(延伸閱讀:氣候人權里程碑!人權委員會報告釋出,成問責碳排大戶的法律依據

惡名昭彰的殼牌石油(Shell)在綠色和平串連全球團隊多年倡議之下,2021 年 5 月時被荷蘭法院裁決:必須承擔助長氣候變遷的責任,並應於 2030 年減少 45% 供應鏈碳排

然而,目前化石燃料企業的減碳行動仍不夠積極,必須大刀闊斧地投入能源轉型,並從源頭大幅減少碳排放,才能真正保護人權與環境。

2023年11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數千公眾走上街頭,為氣候正義倡議,要求政府制定更永續且公平的氣候政策。
2023年11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數千公眾走上街頭,為氣候正義倡議,要求政府制定更永續且公平的氣候政策。

政府應捍衛人權,帶頭減緩氣候危機

除了化石燃料相關產業的減碳責任,各地政府也應制定強而有力的政策,有效規範碳排放量、守護人民權益。遺憾的是,縱觀全球各國碳排與氣候衝擊的數據,依然有許多不公平之處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副教授 Sonja Klinsky 的研究顯示,2019 年,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澳洲的人均排放量屬全球較高,平均每人製造 10 多噸碳排,遠高於全球平均的 4.7 公噸,而非洲國家的人均排放僅 1.1 公噸。

對照氣候脆弱的地圖,最脆弱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南亞和島嶼國家,皆為人均碳排放較低的地區,卻承受更多的氣候衝擊。據了解,這些氣候脆弱地區極度缺乏可以對抗氣候危機的資金和資源。(延伸閱讀:6張圖告訴您:為什麼氣候變遷與人權正義有關?

由此可見,富裕的高碳排國家有責任優先積極落實減碳,並為氣候脆弱國家提供資金,用於防災、能源轉型、復育自然棲地、改善糧食和居住安全等。

2019年,非洲大陸人均產生約1.1公噸的溫室氣體,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4.7公噸。美國的人均產量則為16.1公噸。
2019年,非洲大陸人均產生約1.1公噸的溫室氣體,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4.7公噸。美國的人均產量則為16.1公噸。

好消息是,在 2023 年 11 月 30 日,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日,近 200 個國家代表同意啟動「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這項歷史性決議,促使多個富國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捐助1億美元、歐盟捐2億4,539萬美元、德國捐1億美元、英國捐至少5,100萬美元、美國捐1,750萬美元、日本捐1,000萬美元。合計超過5億美元。資料來源:路透社,COP28 kicks off with climate disaster fund victory慷慨解囊,金援受氣候變遷衝擊的貧窮國家進行調適與減緩。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通過設立氣候賠償機制,為氣候脆弱國家及社區提供資金及支持,並在COP28開幕首日啟動機制。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通過設立氣候賠償機制,為氣候脆弱國家及社區提供資金及支持,並在COP28開幕首日啟動機制。

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臺灣政府卻不夠積極

全球必須控制平均升溫在攝氏 1.5 度內,才能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避免更嚴重的氣候災害。截至 2023 年 3 月,全球平均升溫已達攝氏 1.1 度,如果要實現 1.5 度目標,2030 年前全球排放量必須減少 43%,但目前各政府的腳步仍過於緩慢。(延伸閱讀:《巴黎協定》將滿8週年,成效如何?聯合國「全球盤點」告訴您

距離 2030 年只剩下不到 7 年,各地政府都須齊心為人民福祉而行動。反觀臺灣,雖然 2023 年 1 月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2050 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但年度減排目標連年未能達標2030 年的減排目標更只有 25%,遠低於國際標準。

臺灣許多角落的人民也正受氣候變遷影響,無論是遭強降雨和海平面上升雙重夾擊的臺南市沿海地帶,或是多年來數次因強降雨面臨淹水窘境的彰化鹿港,以及乾旱和高溫導致鄒族傳統文化面臨威脅的嘉義阿里山,都示現氣候變遷衝擊人權的縮影。

2023年4月強降雨過後,鹿港老街再度成為水鄉澤國。圖中魏秀娟站立之處,水深及膝。
2023年4月強降雨過後,鹿港老街再度成為水鄉澤國。圖中魏秀娟站立之處,水深及膝。

隨著 2024 總統大選即將來臨,接任的總統是否能帶領臺灣在接下來關鍵 10 年制定氣候政策,邁向淨零發展與能源轉型?您我手中的一票將決定臺灣人民的未來。

2024 年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綠色和平專案團隊陸續拜會各候選人的競選總部,並遞交建議書,期許競選團隊納入氣候相關政策,保障人民的權益,其中包含:

  • 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 40%

  •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 40%

  • 保護自然碳匯

  • 提升淨零軟實力

  • 輔導企業綠電自發自用

  • 提出更具體的氣候與淨零政策

綠色和平會持續檢視總統候選人的政見,針對氣候相關政見給予評論和比較,供您與廣大公眾參考。期待臺灣未來的領導者重視人民權益和福祉,擔起氣候領袖的責任,真正為世界人權付出貢獻。

延伸閱讀:

The post 世界人權日:氣候變遷引發哪些人權浩劫?誰該承擔減碳責任?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