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烏龜日 池上青培站邀鄉親做紅龜粿籲保育烏龜

響應世界烏龜日,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號召鄉親做紅龜粿呼籲保育烏龜。
響應世界烏龜日,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號召鄉親做紅龜粿呼籲保育烏龜。
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青年王晨紘分享烏龜保育。
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青年王晨紘分享烏龜保育。
響應世界烏龜日,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號召鄉親做紅龜粿呼籲保育烏龜。
響應世界烏龜日,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號召鄉親做紅龜粿呼籲保育烏龜。

昨(23)天是世界烏龜日,為提高大眾對龜鱉類的保育意識,池上青年培力工作站號召池上鄉親一起認識臺灣原生烏龜,並透過製作紅龜粿文化體驗,讓池上鄉親更理解池上原生烏龜所面臨的處境。

 

活動當天,池上青培站熊良心團隊培力的青年王晨紘,分享「原生烏龜怎麼辨識」、「有哪些種類」、「面臨的威脅是甚麼」、「和我們的文化、信仰有甚麼關聯性」,並邀請東區職訓執行長陳俊翰指導參與鄉親製作紅龜粿。

 

王晨紘表示,目前臺灣原生龜鱉類包括金龜、斑龜、食蛇龜、柴棺龜和中華鱉等5種,面臨最大的威脅是棲地破壞、非法盜獵、路殺、農業誤傷與外來種競爭,當中俗稱赤米龜的柴棺龜在池上有幾筆零星紀錄,但遺憾發現時都是被農機具誤傷,或被汽車壓死,希望柴棺龜保育能受到重視。

 

此外,課程中也帶民眾認識柴棺龜與稻米文化的關聯性,陳姓民眾說,大家常吃紅龜粿,卻忽視他背後的生態文化意涵,臺灣的原生烏龜這麼少,只有5種,但卻少有人能夠辨識,透過這堂課讓她對原生烏龜有更多的了解。

 

池上青培站專案經理吳柏緯表示,響應世界烏龜日,希望透過與生態結合的食農體驗,讓更多民眾理解龜與粿之間的關聯性,也希望大家更重視原生烏龜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