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計劃署:"聖經級大飢荒"將至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世界糧食計劃署於4月21日警告,因瘟疫會觸發"聖經規模(biblical proportions)的糧食危機"。它指出,若疫情規模得不到有效控制,飢餓人口將新增1億3000萬人,使飢荒邊緣的人口暴增1倍,至2.65億人; 而疫情正是糧食危機的催化劑。

同日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裡夫·侯賽因(Arif Husain)指出,在也門、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布吉納法索以及南蘇丹約有3000萬人依靠糧食計劃署的幫助。

"若我們不伸出援手,他們將會在3個月內以每天死亡30萬人的速度餓死,除非我們在短時間內幫助他們",他警告。

"為此,今年我們總共需要120億美元; 但是至關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必須獲得19億美元,以便我們能夠在未來3個月中,為脆弱的地區至少3000萬人提供緊急糧食和現金援助," 侯賽因補充。

4月21日新華社的一則報導稱,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評估顯示,東非地區國家繼今年年初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之後,短時間內將迎來新一輪蝗災。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蝗災將使糧食安全本就脆弱的東非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已發展國家出現農業勞工荒

各國的旅游禁令,也使歐洲富裕國家陷入缺乏來自較貧窮國家民眾幫忙采收農作物的困境。這個問題尤其在歐洲特別嚴重,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正在急忙召集國內勞工,包括學生和來自受疫情影響產業的遭遣散的員工。

據法國全國農民總聯盟(FNSEA)統計,法國光是未來三個月就需要20萬名勞工幫忙采收草莓、蘆筍等作物。德國農民協會DBV指出,德國每年通常都要仰賴約30萬名來自東歐的季節勞工。英國每年都會有約7萬-8萬名主要來自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勞工,幫助采收蔬果。

主要糧食出口國的封鎖情況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截至本月14日已有泰國、越南、俄羅斯、柬埔寨等 13 國宣布對糧食出口采取「限額」或、「限制」措施,主要是因為擔憂國內疫情蔓延,導致經濟活動停頓及糧食生產下降,而各國對出口限制的農產品不盡相同。

如俄羅斯決定對一些糧食實施出口配額制,配額為700萬噸,配額適用於俄羅斯對非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出口的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有效期至6月30日為止。

越南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 塞爾維亞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

在3月26日,《路透社》引述澳洲國民銀行(NAB)農業企業分析師Phin Ziebell(菲恩·齊貝爾)之說法,他指出"人們開始恐慌了,如果主要出口國開始把糧食留在國內,真的會讓買家很擔心。這是恐慌行為,是不理智的,因為從基本面來看,全球糧食供應是足夠的。"

運輸受阻

目前已經出現運輸與物流中的困難,飼料沒有辦法運送,導致家畜產業、屠宰場產接連受到影響,加上員工本身移動範圍受限,不少地方出現勞工短缺現象。

新冠疫情直接沖擊國際貿易業務,導致大宗商品、集裝箱和油品等多貨種的進出口受到影響。而現時全球約有80%的貨物是經由海路運輸。

港口方面,受公路運輸限制、航線取消、運輸需求下降影響,碼頭貨物吞吐量下滑,港口檢疫耗時加長,集疏港效率下降,貨物周轉面臨著嚴峻挑戰。

糧食價格上漲

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3月中起累增15%,3月25日星期三創下每蒲式耳(bushel)5.80美元的新高。美國農業部此前預期,2019年至2020年間,小麥僅為每蒲式耳4.55美元。

被視為「國際交易基准」的泰國米價格,上周一已急升至每公噸490美元,對比3月初的僅為443美元升逾1成,今年更累升逾2成。

倫敦智庫查塔姆大廈(Chatham House)新興風險研究總監本頓(Tim Benton)警告,如果各國政府未能攜手合作,確保全球糧食供應穩定,只顧自己國家,情況將變得更差。他指出,如果國家搶購明年的收成,糧食價格將會上升,決策者將感到更加恐慌。屆時將連帶引發社會不穩。

作者: 周正豪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