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深藏障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訪俄後,是否提供普丁包括致命性武器在內的額外軍事援助?引起俄方分析人士廣泛討論,其中以中國事務專家瓦維洛夫講得最妙。

他公開指出,中國很可能保持在國際法範圍內,不會向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但中國人會巧妙規避任何限制。最有可能的作法,「在與俄羅斯接壤並有軍事合作關係的鄰國設置一些生產設施。」這種生產設施不會損害中國和平使者形象。

這完全符合習近平建構大國關係「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總體思路。習近平訪俄後肯定對俄羅斯軍事援助會有新的動作,但不會超出美國和北約的容忍限度。他意圖保持大國關係均衡發展,使中國在世界多極化的國際格局形成中成為突出的一極。

習近平訪俄,是嘗試在大國關係中樹立新的外交範例,為重建國際秩序扮演不可或缺的中國角色,進而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這唯有在平衡中才能做到,也決定中俄關係不可能走上軍事同盟,況且雙方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深藏嚴重的結構性障礙。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分析師施瓦茨曾發表文章指出,2014年因烏克蘭危機,俄羅斯面對西方制裁,開始強化俄中關係並放寬對中國軍售限制。隔年俄中簽定50億美元合同,俄方向中國出售先進蘇-35戰機和S-400防空飛彈系統,隨後帶來一系列有關重型直升機、潛艦技術和飛機發動機等軍品交易。

不過,俄方對中國「山寨版」的擔憂從未消除。過去十多年中國從俄羅斯竊取有關軍事技術智慧財產權案件500多起。俄羅斯在技術轉讓方面始終有所保留,至今仍拒絕轉讓RD-180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中方想要引進俄軍新型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飛彈系統也未能如願。

多年來累積的間諜案件使俄羅斯對中國技術轉移的戒心有增無減。據統計,從2018年起往前推的20年期間,中國捲入俄羅斯軍事技術間諜案17起,僅次於美國18起案件,而這些新增案件大多在俄羅斯強化與中國軍事合作期間發生。

莫斯科還擔心向中國轉讓技術,有可能衝擊俄羅斯在全球武器市場的競爭力。近年中國向土庫曼出售紅旗-9防空飛彈,技術來源是從俄羅斯引進的S-300防空系統;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元級潛艦,技術來源主要也是從俄羅斯引進的基洛級潛艦。目前中國武器出口以中低階市場為主,對俄羅斯不構成威脅,日後難說。

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深藏結構性障礙將持續下去,今後俄羅斯對中國的軍事技術轉讓會做到什麼程度,將取決於雙方政治、安全和經濟上的全盤考量,而這也正是觀察今後兩國戰略協作能否深化的重要指標。(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