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併新光金、開發金併三商壽?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合併是物理效應 不會立刻改善體質

市場傳出中信金併新光金、開發金併三商壽,財委會上有多名立委關注合併議題。(攝影/葉佳華)

壽險業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只剩下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法定標準200%,使得市場陸續傳出金融機構併購議題,包括台新金與新光金「新新併」研議階段,殺出程咬金,傳出中信金有意合併新光金;另一方面,開發金也有意併購三商美邦人壽,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30)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多位立委也問及此議題。

中信金併新光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金金併已有成功案例,但要看個案

立院財委會今(30)日邀請財政部、金管會等針對「如何精進ESG制度評鑑、永續報告書及公司治理評鑑制度,並導引金融機構落實放貸及貸後管理工作」進行報告並備詢,包括財政部長莊翠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以及公股銀行董總等人也列席。

針對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案傳殺出程咬金,市場盛傳,新光吳家老大、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在市場上暗中找金主,傳出中信金有意與新光金談合併;另一方面,也傳出開發金有意併購三商美邦人壽,不過,開發金控鄭重否認此一傳聞。

前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下台前曾多次強調,新光金當務之急是替新壽增資,而非合併,認為現階段不是談論合併的適當時機;如今,多名立委也關注彭金隆如何表態金管會的立場? 

彭金隆今(30)日表示,市場上有關合併的案子都是市場上的傳言,金管會身為金融市場的主管機關,一定會密切關注所有動向,金控合併牽涉到市場競爭、市場安定,層面非常複雜;但是對於市場傳聞的案例,金管會無法評論。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再追問,金管會對於金金併的政策態度。彭金隆表示,依照金控法第18條有金控整併條文,任何一個金融機構本來就有入場及退場規定,我們尊重市場機制,不過因為金控規模都滿大的,也牽涉了公平會的職權,金管會在還沒有收到任何文件之前,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是不方便說的;不過,目前金金併已有成功案例,但要看個案。

新壽、三商壽已提交財務業務改善計畫,保險局:一個月內確認方向

根據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RBC)公告,包括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皆未達法定標準,尤其若接軌ICS前,法定資本適足率不能達到200%以上,等於不能適用ICS 15年過渡期方案;因應監理要求,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最晚必須在5月24日提交財務業務改善計畫至金管會。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三商美邦人壽已在5月16日收到財務業務改善計畫;新光人壽則在5月24日收到;其中,三商壽的RBC強化計畫包括辦理普通股現金增資發行3億股、私募普通股或特別股40億股、私募國內可轉債30億元,及近期預計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50億元,施瓊華指出,針對三商壽的方案「主要還要評估發債的可行性及細節」。

至於新光人壽,則是除了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的70億元、發行55億元次債,另外,新光金董事會也通過辦金控現金增資125億元。施瓊華表示,新壽還有另外再提出發債25億元,預計下半年辦理,還會再跟業者討論,一個月內會確認方向。

彭金隆則說,業者所提的方案跟實際是否能做到,都需要再跟業者討論,因此預計一個月內會跟業者來溝通討論可行性。

可藉由金控合併改善體質?彭金隆:合併是物理效應,不會立刻改善體質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則說,新光金是新壽唯一股東,現在市場傳出包括台新金、中信金都在評估併購新光金,是否有機會讓新壽的資本適足率達成?彭金隆說,合併是物理效應沒有辦法馬上增資,金控對子公司增資本來就有法定義務。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也問,這兩家壽險業是否可以藉由金控合併來改善體質?彭金隆說,合併不會立刻改善體質情況,針對合併議題尊重市場機制,強調監理寬容是一致性,不會有區別。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採用台積電4奈米製程 聯發科發表天璣7300系列行動晶片 瞄準AI及遊戲體驗升級
近13年次高! 全台前四月交易逾11萬棟 僅次於2022年
30歲女右眼一周內視力剩0.1...竟是「多發性硬化症」惹禍!醫提醒:7成患者會復發勿自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