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法說會》總座陳佳文:理想對象是「又好又大的銀行」 與新光金沒正式接觸

中信金控31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總經理陳佳文對於今年金控獲利維持雙位數成長,保持「審慎樂觀」看法。(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中信金控31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布今年第一季稅後盈餘209.2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61%,每股盈餘(EPS)為1.07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9.65%;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被問到與新光金談合併等市場傳聞,他表示,到今天為止,與新光金管理團隊都沒有任何正式接觸,他也透露,最理想的併購對象是「又好又大的銀行」。

新台幣貶值、處分資本利得,台壽首季獲利77億元

中信金控第一季稅後盈餘209.2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61%,其中,台灣人壽第一季稅後賺77億元,成為主要的獲利動能,總經理陳佳文解釋,由於去年同期新台幣呈現升值趨勢,因此大部分壽險公司都有滿大的匯兌損失;但今年第一季新台幣則是呈現貶值趨勢,再加上第一季台股表現相當亮麗,人壽投資團隊也趁機部分實現獲利,與去年同期虧損的情況有所不同。

另外,核心子公司的中信銀行稅後盈餘也來到121億、年成長7%,最主要是來自手續費收入,像是財富管理業務手續費有4成以上的成長,加上信用卡、法金、信託管理等也有成長,使得整體手續費收入成長23%;海外分子行獲利貢獻也占整體銀行獲利35%,包括大中華、香港、大陸、日本等地皆表現較佳。

中信金控31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由總經理陳佳文主持。(攝影/葉佳華)

陳佳文:併購需要緣分,即便兩家情投意合也要主管機關核准

由於近期市場傳出,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找上中信金談併購一事,陳佳文也首度在法說會上發表正式回應。 

陳佳文指出,金控設有綜合企劃部,每年都有很多合併案子在評估,但併購、合併這種事情複雜度大,除了財務試算之外,有時候還需要緣份,「你看得上的,人家不見得看得上,看得上你的,你不見看得上他;若二個都看得上、情投意合,主管機關也不見得核准,因此有很多複雜因素。」

陳佳文也表示,感謝各位的抬愛,每次有人要賣都會想到中信金,「好像我們胃口很大的樣子。」他指出,最近很多報導提到與新光金談合併,他鄭重表示,「到今天為止,我們跟新光金的管理團隊都沒有任何正式的接觸。」

陳佳文也說,併購永遠是我們的選項,因為透過併購可以增強效能、提升收益,理論上最理想、好的併購對象,我個人是覺得第一考量應是一個「又好又大的銀行」,雖然中信銀行已經台灣最大銀行,但在國內存、放款部位的市占率只有8%,因此若能藉由併購,擴大規模與客戶群,能創造新局將會是最大;再加上目前中信銀行的分行家數仍不太夠,畢竟很多銀行的複雜交易用線上仍難以成就,還是必須透過實體分行服務才有溫度。

至於壽險與證券,陳佳文也說,若有不錯標的能與我們互補,或增加營運規模、提升運效益,且價格也合理,我們也不排除去評估。

全年獲利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分析影響下半年銀行及保險獲利因素

針對近期董事會公告今年股利政策,擬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約63%,創下歷年最高。陳佳文指出,主要是去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之外,也因為特別盈餘公積、金融資產評價損失迴轉近400億元,考量到營運及資本適足率都充足的情況下,因此今年股利來到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

陳佳文也指出,從第一季來看,大環境對於保險業有利,雖然不可能每一季都像第一季如此好,但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會比去年好,包括去庫存壓力告一段落、新興科技帶動出口已回復正常成長、內需市場也維持穩健,若經濟能維持不錯的成長,銀行有望持續獲利、保險在第一季也打下好的基礎,因此認為今年金控獲利有望雙位數成長。

媒體提問,下半年影響銀行、保險、證券獲利的主要正負面因素為何,陳佳文指出,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降息的速度與幅度都會變慢,加上台灣央行在下半年也可能都還有升息半碼的空間,預估台幣升息1碼對銀行獲利影響約4億元。

但陳佳文也說,由於台股加權指數已達2萬餘點,台股本益比也已超過23倍,很難預期股票會一直再漲上去,對於壽險來說,短期獲利壓力還是滿大,若股票無法持續獲利的話,對於投資收益當然會有影響;且若降息緩慢的話,對於壽險獲利也相對不利,再加上國內壽險都在面臨脫退率較高的問題,在淨保費收入為負的情況下,影響壽險再投資動能;不過較為正面因素則是,股利旺季落在6~8月,也將是壽險業可得到不錯收益的時間點。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當「軌跡」變成「商機」 其實你我的電信資料早被業者浮濫對外提供了
韓國瑜接球!陳亭妃等30位民進黨立委共提「廢考監」 簽名不見總召柯建銘
信傳媒民調》國民黨和民眾黨支持度大崩跌 逾4成不滿意韓國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