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法說 總座陳佳文首談併京城銀、新光金

媒體相繼報導中信金控評估併購京城銀行、新光金控之後,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今(31)日首次在法說會上回應此事,關於前者,他並未談及個別銀行,但表示中信金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仍有增加實體分行的需求;關於後者,他說與新光金管理團隊尚無正式接觸。

中信金今日下午舉行第一季法說會,陳佳文向來有大將之風、不怕談敏感問題,針對市場最關心兩個併購案,他特地花了5分多鐘說明有關想法。一開始先解釋基本立場,台灣的金融業,無論銀行、保險或證券,都非常成熟,金融機構要靠自己成長,年增率要達兩位數非常困難,「所以我們每次談到inorganic成長,併購永遠是我們的選項。」

陳佳文說,他個人覺得最理想的併購對象為,一個又好又大的銀行。中信銀行去年12月底合併資產6.05兆元,民營銀行第一大,全體銀行業也僅次於台灣銀行的6.16兆元,儘管數一數二,但中信銀的存款或放款市占率,在國內僅約8%,「全世界很少看到在自家數一數二的銀行,在母國的市占率卻是那麼的小。」

他說,中信銀在台灣市場有很大的經營影響力,坦白講也做得相當不錯,管理能力也相當好,若能藉由併購擴大規模、擴大客戶群,創造的綜效應該可以期待。

其次,中信銀在台灣有154家分行,在陳佳文眼裡,數目仍然不大夠。很多人會問,不是都在追求數位化,還需要實體分行嗎?其實,觀察國外好的銀行,像美國的摩根大通銀行或加拿大皇家銀行,「我看他們對實體分行的擴充也是不遺餘力」,簡單的講,很多服務或很多複雜交易,用線上很難成就,還是必須用實體分行來服務,這樣才會比較有溫度。

數位化不敵詐騙橫行 大銀行仍有擴充實體分行需求

另外一個現象,為陳佳文說明為何數位化浪潮下,銀行仍須實體分行的重要轉變,堪稱詐騙對數位化的反嗜。他說,近來大家對反詐騙的要求特別嚴格,很多交易必須臨櫃來做,另外,臨櫃行員被要求須對客戶做很多關懷提問,平均交易時間變長,「我們可能有將近半數的分行,客戶的等待期間都有點長,也就是超過20分鐘,所以如果透過併購能夠擴大我們的分行規模,來滿足客戶需求,會是我們的考慮。」

至於壽險或證券,陳佳文說,如果有一些不錯的標的,能夠跟中信金的人壽子公司台灣人壽,或另家子公司中信證券有所互補,能夠增加營運規模、提升營運效率、價格也合理,中信金也不排除會去評估。

他說,中信金的綜合企劃部裡頭有一組人,每年有很多併購案子在評估,但是,合併這件事複雜度很大,除了財務的試算之外,有時候需要一些緣分。簡單講,你看得上的人家也不見得看得上你,他看得上你的你也不見得看得上他,兩個都看得上情投意合,主管機關也不見得會核准。所以理論跟實際,有時候常常有很大的差異。

至於本周被報導很多的新光金控,陳佳文說:「我這樣講,到今天為止,我們跟新光金的管理團隊都沒有任何正式的接觸。」 他請媒體要體諒,媒體來問,中信金的回答都是不予置評,因為併購坦白講就是很複雜,而且談得愈少愈好,「所以你看我們海外併購比較容易成功,因為你們都沒有報導。」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