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香港分行寫獲利驚奇 助攻中信金明年配息上看1.25元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今(13)日表示,中信金今年全年獲利達歷史新高應該沒有問題,法人預估中信金2023年稅後將賺逾600億元。其中尤其令人驚艷的是,中信銀行在香港地區的兩個小分行,今年全年稅前盈餘估將超過70億元,意味兩家小分行貢獻一整間大金控獲利逾1成以上。

隨著中信金獲利大好,美系金融股外資分析師表示,中信金明年配息上看1.25元,有機會追平2022年配發的1.25元史上新高紀錄。

中信金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在國內有152家行,海外有196處分支據點,香港分行與九龍分行今年上演獲利大驚奇,前10個月稅前盈餘合計63億元、年增約65%,不但穩居中信銀最賺錢海外地區,且據陳佳文今日下午在第三季法說會上表示,香港地區今年全年會賺超過70億元。

<cite>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香港地區今年全年會賺超過70億元。(顏麟宇攝)</cite>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香港地區今年全年會賺超過70億元。(顏麟宇攝)

稅前盈餘逾70億元,這是什麼概念?代表中信銀的兩家小小分行,比開發金底下的凱基銀行、新光金底下的新光銀行,以及國內不少中小型銀行,賺得都多。

這也顯示,2019年爆發的「反送中」事件,4年下來,不但沒讓企業以香港作為區域資金調度中心的角色受到影響,另據陳佳文今日下午分析,香港地區分行的角色將日趨重要,因為陸資企業有海外需求或要走到境外時,台資銀行透過香港平台提供的服務品質一點都不輸大陸境內的大型銀行。

以下為中信金今日法說會重點摘要,除了最後一題由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回答,其餘均為陳佳文的解析。

媒體問:中信銀的香港地區分行今年獲利為何如此突出?

陳佳文答:香港地區分行這一兩年表現非常突出,前10個月稅前盈餘60億元以上(約63億元),今年預計超過70億元沒有問題,主因我們成功建立franchise(品牌認同),獲利裡面7成是台商、3成是陸商跟港商。

早期中信銀行在台灣還是小銀行時,我們就知道香港的重要性,用這個平台來服務海外台商,所以我們把香港平台做得非常好,很多客戶都把公司生意調度的錢擺在我們的香港分行,最近我們還成功開發很多陸資企業,它們也是把香港當成資金調度平台,所以香港地區分行有很龐大的美金活期存款,當利率上漲,活期性存款的利率漲得慢,香港地區的分行就成為獲益最大的地方。

<cite>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指出,早期中信銀行在台灣還是小銀行時,我們就知道香港的重要性,用這個平台來服務海外台商。(顏麟宇攝)</cite>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指出,早期中信銀行在台灣還是小銀行時,我們就知道香港的重要性,用這個平台來服務海外台商。(顏麟宇攝)

隨著中信銀行在大陸的4家分行業務持續拓展,香港會愈來愈重要。我講過,台資銀行在大陸的規模小、很難跟大陸境內的大銀行競爭,儘管如此,大陸的企業有海外需求或是要到境外發展,我們在境外的服務品質應該都不輸大陸境內的大型銀行,所以我覺得香港分行(含九龍分行)的角色,未來是愈來愈重要。

新加坡分行今年獲利也很突出,前10月稅前盈餘18.3億元、年增約60%,主要受惠於供應鏈移轉,很多資金跑到東南亞、跑到新加坡,新加坡分行成了我們海外第二賺錢的地方。

新加坡分行存款增加很多,香港的分行沒有同步減少,理由就是我剛所講,中信在香港的分行已經成為企業客戶資金調度不可或缺的平台,只要客戶的生意持續運作下去,少不了這個平台,錢也不容易移走。

至於新加坡分行增加的錢,大部分主要是個人,或是目前要投資東南亞的錢,比較屬於個人理財的錢,這方面的趨勢比較明顯一點。

問:中信銀明年海外據點風控重點?

答:風控上,目前看來,明年沒有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我們本來就有不動產授信管理準則在做,最近大家比較擔心的商業不動產,我們做比較多在美國、日本,但貸款成數(LTV)有嚴格控管,目前看起來資產品質還是很好。

發展上,明年東南亞的機會還是比較好一點,東南亞的經濟成長預估還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新加坡、泰國、印度、越南、印尼都有蠻不錯的機會,我們會多加點力道,當然過去一段期間受COVID-19影響,信用成本較高,生意要加強時,風險也要注意。

問:中信金控今年獲利估創新高,明年配息金額會不會比今年的1元更好?

答:今年全年獲利好,明年配發的股利邏輯上也會比今年配發的去年全年獲利要好。我們的策略,希望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無論景氣怎麼樣波動,股東有一定的股利可以領取,不會獲利特別好就全部花掉、獲利不好就全部不發,當然也會參考投資者的期望、同業狀況,明年才會提董事會充分討論。

談股價委屈 陳佳文:「我沒什麼感覺」

問:中信金獲利亮眼,股價淨值比(P/B)未同步展現,會覺得中信金股價委屈嗎?

答:中信金今年9月底股價淨值比1.25倍,最近這幾天來到約1.27倍,跟純銀行為主、無人壽子公司的金控如兆豐金、玉山金,或是銀行大、壽險小的第一金、合庫金等相比,它們大概1.5~1.6倍左右,當然顯得偏低很多;但是如果跟人壽比重大的大型金控,像國泰金、富邦金、新光金、開發金相比,它們股價淨值比很多都低於1倍,甚至1點零幾倍而已,我們看起來還可以。

我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投資者心裡面覺得,銀行的營運與獲利比較穩定,比較可以預期,以人壽為主的金控,獲利可預測度則是比較低,好時很好,不好時像去年就非常不好。投資者給人壽為主的金控P/B評價低一點,給銀行為主的金控P/B的評價高一點。

<cite>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投資者給銀行型金控的評價比壽險型金控要高。(顏麟宇攝)</cite>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投資者給銀行型金控的評價比壽險型金控要高。(顏麟宇攝)

中信金的銀行子公司獲利與資產占比7成,是家以銀行為主的金控,台灣人壽今年獲利貢獻大概占2成5。我們去年就算在最辛苦時還是可以發出1塊錢現金股利,因為我們銀行獲利還是很穩健,在金控業裡面我們的殖利率是最高的。

你問我股價會不會委屈,坦白講我是沒什麼感覺,重點是把營運顧好,股價有起有落,終歸還是反映基本面。所以我常跟同仁講,即便財務數字我都覺得是落後指標,應該看核心競爭力有沒有持續在提升、客戶服務有沒有持續做好。

中信銀行是我們獲利的旗艦,在台灣我們是最大的財富管理銀行、最大的信用卡發卡銀行、最大的無擔保貸款銀行,房貸我們是前三大,我們的treasury(財務運籌)是台灣最大,衍生性商品交易量、結構融資、法人信託、外幣存款、海外運營等等都是台灣最大,有這麼強的franchise,坦白講我一點都不擔心股價淨值比的問題,我們怎麼把franchise顧好、把營運做好,持續提供股東很穩定、很不錯的股利,這才是我們的重點。

問:怎麼看明年獲利動能?

答:根據我看的報導跟我們經濟研究室的估計,利率應該會維持在高檔一段時間,美國聯準會如果會降息,幅度也不會太大,而且應該從明年第三季才會開始降息,這是我們的估計。

中信金控獲利明年能不能創新高,坦白講是很難講,但是當然有機會,主要變數還是我們人壽子公司的營運,銀行子公司持續穩定的獲利我看問題比較不大,台灣人壽的變數就是受匯率影響非常大。

新台幣對美元已經貶到32.4~32.5元左右,往上升值的機會可能會大一點,如果這樣子的話,對人壽的獲利是比較不利的變數。不過,如果聯準會開始降息,對所有壽險公司應該是大利多,壽險公司本身都有很龐大的債券組合,利率開始往下掉,獲利會好一點。

台灣人壽經過兩三年調整,過去發行很多儲蓄型保單,最近比較專注在期繳型、保障型商品,結構調整後,商品與投資錯配的問題會愈來愈小,經營就會愈來愈穩健。

台灣人壽累積CSM 每年目標逾150億元

問:台灣人壽接軌兩大國際制度有無增資需求?累積CSM目標?

葉栢宏答:我國保險業預計2026年接軌兩個制度IFRS 17、ICS,IFRS 17主要是用公允價值來計算保單應提列的責任準備金,現在市場利率是高的,所以不會需要增加提列準備金,甚至有比較大的機會可以作一些釋放。

ICS為新一代的清償能力標準,原本設計給跨國保險公司用的,是很嚴格的標準。主管機關(金管會保險局)已經公布股票、不動產、公共建設等的適用係數,其他的還在討論當中,不太好講最後會以哪個數字為主。

<cite>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表示,台壽的負債成本低、經常性收益率高、外幣保單占比高,都讓公司未來接軌ICS時處於有利地位。(顏麟宇攝)</cite>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表示,台壽的負債成本低、經常性收益率高、外幣保單占比高,都讓公司未來接軌ICS時處於有利地位。(顏麟宇攝)

台灣人壽目前負債成本在業界算低的,用公允價值計算須提列的準備金有較大機會比目前帳上的準備金來得低,另外,我們的經常性收益率是高的,用公允價值計算的未實現利益比較大,未實現損失相對同業要小。

我們的外幣保單占保費的比重來到33%,錯配程度低,計算的風險資本較少,以這些點來看,都是未來接軌ICS時相對有利之處。另外,我們近期期繳型商品推動比較有成效,也可當作未來強化資本的部分。

CSM(預期保單未來能產生的利潤,死差益+費差益,不含利差益)方面,我們內部有目標,用2022年保費計算,台灣人壽的CSM有150億元以上水準,未來強化資本的能力是強的。

更多風傳媒報導